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论第12-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三)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9页
一、当代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概况第19-24页
    (一) 大陆小学品德教育的当代发展第19-21页
    (二) 台湾小学品德教育的当代演变第21-24页
二、两岸小学品德教育的共同点比较第24-26页
    (一) 教育理念都倾向以学生为主体第24页
    (二) 教育内容都注重传统价值观的弘扬第24-25页
    (三) 教育途径都注重活动载体的运用第25页
    (四) 品德评估都侧重行为层面的考察第25-26页
三、两岸小学品德教育的差异性比较第26-39页
    (一) 品德教育理念的差别第26-30页
        1、意识形态介入的程度不同第26-27页
        2、统一指导与学校本位的差别第27-29页
        3、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差别第29-30页
    (二) 品德教育内容的差别第30-33页
        1、主导内容的差别第30页
        2、范围宽窄的差别第30-31页
        3、层次划分的差别第31-33页
    (三) 品德教育途径的差别第33-37页
        1、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差别第33-34页
        2、德育力量整合的差异第34-36页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差别第36-37页
    (四) 学生品德评估的差别第37-39页
        1、评估功能的侧重点分析第37-38页
        2、评估形式的多样化比较第38页
        3、评估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探究第38-39页
四、大陆地区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9-46页
    (一) 品德教育理念的问题第39-41页
        1、泛政治化导向第39-40页
        2、学校品德教育自主性不足第40-41页
        3、忽视学生内在的价值取向第41页
    (二) 品德教育内容的问题第41-43页
        1、范围宽泛第42页
        2、层次性不够分明第42-43页
        3、重认知轻践行第43页
    (三) 品德教育途径的问题第43-44页
        1、隐性教育不足第43-44页
        2、教育整合程度不高第44页
    (四) 品德评估的问题第44-46页
        1、偏重管理型功能的发挥第45页
        2、重结果评估,轻过程评估第45-46页
五、大陆地区品德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第46-50页
    (一) 品德教育功能定位的偏差第47-48页
    (二) 品德教育概念界定的宽泛第48-49页
    (三)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第49-50页
六、台湾地区品德教育经验的借鉴第50-58页
    (一) 坚持和谐社会导向,为道德人格培养奠定基础第51-53页
    (二) 遵循地域特征,发挥学校教育的自主性第53-54页
    (三) 调整品德教育内容,追求教育的连贯性与序列化第54-55页
    (四) 塑造“品德校园”文化,整合全社会的德育力量第55-57页
    (五) 坚持标准本位,全面发挥品德教育评估的功能第57-58页
结语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后记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初探--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Flash软件的化学仿真实验在初中(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