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概念设计阶段基于简化力学模型的车身性能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本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概念设计阶段简化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国内外概念设计阶段车身截面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有限元理论和优化算法第17-23页
    2.1 有限元法简介第17页
    2.2 有限元能量原理第17-18页
    2.3 有限元求解过程第18-20页
        2.3.1 结构的离散化第18页
        2.3.2 单元分析第18-20页
        2.3.3 整体分析第20页
    2.4 优化算法简介第20-22页
        2.4.1 遗传算法第20-21页
        2.4.2 模拟退火算法第21页
        2.4.3 蚁群算法第21-22页
        2.4.4 混合元自适应全局最优化算法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概念设计阶段整车梁单元简化力学模型建模及精度验证第23-34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简化力学模型的建模第23-29页
        3.2.1 关键部件和截面位置的定义第24页
        3.2.2 截面的切割第24-25页
        3.2.3 截面的几何特性第25-26页
        3.2.4 建立截面数据库第26页
        3.2.5 简化力学模型的车身建模原则第26-27页
        3.2.6 简化力学模型误差来源及精度控制第27-28页
        3.2.7 简化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3.3 详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3.3.1 车身建模的概述第29页
        3.3.2 建立详细有限元模型第29-30页
    3.4 简化力学模型精度的验证第30-33页
        3.4.1 模型分析第30-31页
        3.4.2 模拟精度对比第31-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概念设计阶段前舱简化力学模型建模及精度验证第34-48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前舱的建模第34-35页
    4.3 前舱的模态分析第35-36页
        4.3.1 模态工况介绍第35页
        4.3.2 模态分析结果及对比第35-36页
    4.4 前舱的动刚度分析第36-39页
        4.4.1 前舱关键硬点动刚度模型介绍第36-37页
        4.4.2 前舱关键硬点动刚度结果第37-39页
    4.5 前舱的碰撞分析第39-47页
        4.5.1 简化建模策略第40-44页
        4.5.2 模型的集成和加载条件第44-46页
        4.5.3 简化模型与详细模型的对比第46-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基于真实接头简化力学模型及混合元模型的车身优化设计第48-59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混合元自适应全局最优化算法第48-51页
        5.2.1 元模型技术第48-50页
        5.2.2 混合元自适应全局最优化算法第50-51页
    5.3 基于真实接头的简化力学模型的技术路线第51-53页
    5.4 优化模型定义第53-54页
        5.4.1 分析工况介绍第53-54页
        5.4.2 优化模型定义第54页
    5.5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变量选择第54-56页
    5.6 车身性能优化分析第56-58页
    5.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生论文和专利第66-67页
附录B 某车身部分截面几何参数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卡车非光滑车身气动减阻特性研究
下一篇:玻璃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