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卡车非光滑车身气动减阻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重卡气动减阻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1.3 仿生非光滑减阻研究简介 | 第13-16页 |
1.3.1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光滑减阻现象 | 第13-14页 |
1.3.2 非光滑减阻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类重卡非光滑模型数值仿真 | 第18-27页 |
2.1 CFD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2.2. 建立三维模拟模型 | 第19页 |
2.3 添加非光滑结构 | 第19-22页 |
2.4 计算域的离散 | 第22-24页 |
2.4.1 确定计算域 | 第22-23页 |
2.4.2 划分网格 | 第23-24页 |
2.5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类卡车模型流场分析与非光滑表面减阻效用 | 第27-36页 |
3.1 分析平面的定义 | 第27-28页 |
3.2 类卡车模型周围流场分析 | 第28-31页 |
3.2.1 速度矢量图分析 | 第28-30页 |
3.2.2 车身表面压力分析 | 第30-31页 |
3.3 非光滑表面对类卡模型外流场的影响 | 第31-35页 |
3.3.1 气动阻力系数的变化 | 第32页 |
3.3.2 压力云图对比 | 第32-33页 |
3.3.3 湍动能云图对比 | 第33-34页 |
3.3.4 凹坑内部气流效用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凹坑型非光滑表面的减阻优化方法研究 | 第36-43页 |
4.1 凹坑型非光滑结构参数设计 | 第36-37页 |
4.2 梯度优化法优化非光滑表面 | 第37-39页 |
4.2.1 梯度优化法流程 | 第37页 |
4.2.2 梯度优化法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4.3 全局优化法 | 第39-42页 |
4.3.1 优化流程 | 第39-40页 |
4.3.2 试验样本点 | 第40页 |
4.3.3 建立近似模型 | 第40-42页 |
4.3.4 多目标优化发优化结果 | 第42页 |
4.4 两种优化方法的比较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非光滑表面减阻的实例探究 | 第43-51页 |
5.1 实例车型风洞试验介绍 | 第43-45页 |
5.1.1 试验内容 | 第44页 |
5.1.2 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5.2 实例车型的数值仿真 | 第45-48页 |
5.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5.2.2 计算域的离散化与求解设置 | 第46-47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3 非光滑表面的优化设计 | 第48-50页 |
5.3.1 凹坑型非光滑结构的尺寸范围 | 第48页 |
5.3.2 优化流程 | 第48-50页 |
5.3.3 多目标优化发优化结果 | 第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2. 创新点 | 第52页 |
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