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维汉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差异比较及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第13-16页
    (一) 研究缘起第13-14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 研究目的第14页
        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 相关研究综述第16-33页
    (一) 元认知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6-23页
        1. 元认知思想的渊源第16-18页
        2. 元认知与数学元认知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3. 元认知与数学元认知的结构与模型第19-21页
        4. 元认知与数学元认知的研究综述第21-23页
    (二) 数学问题解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23-30页
        1. 数学问题解决的概念第23-24页
        2. 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构模型第24-25页
        3.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综述第25-30页
    (三)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综述第30-33页
        1. 数学元认知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作用第30-31页
        2.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培养第31-33页
三、 初中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第33-104页
    (一) 研究目的第33页
    (二) 工具制作第33-34页
        1. 问卷选择第33-34页
        2. 访谈提纲第34页
        3. 观察记录第34页
    (三) 样本选择第34页
    (四)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34-103页
        1. 元认知知识的维汉比较第34-58页
        2. 元认知体验的维汉比较第58-72页
        3. 元认知策略的维汉比较第72-103页
    (五) 调查结论第103-104页
四、 以调查结论为依据的问题解决中元认知培养策略研究第104-114页
    (一)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原则第105-106页
        1.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原则第105页
        2.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渗透性原则第105-106页
    (二)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第106-110页
        1. 自我提问法第106-108页
        2. 出声思考法第108-109页
        3. 合作交流法第109页
        4. 评价反思法第109-110页
    (三) 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途径第110-114页
        1. 课堂示范第110-112页
        2. 教师个别指导第112-114页
五、 结论与建议第114-118页
    (一) 结论第114-115页
    (二) 建议第115-118页
        1. 注重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提升第115-116页
        2. 课堂示范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行为第116页
        3. 个别指导时的教师指导时机第116页
        4. 注重由外部意识支配到内部心理习惯的转变第116-117页
        5. 交流合作时要体现异质分组和发言机会均等第117页
        6. 反思评价的形式要灵活高效,注重实质和效果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附录第123-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下一篇:临潭县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改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