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毒物学论文--动物性食品中化学物残留论文

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1.1 兽药及兽药残留现状第10-11页
    1.2 兽药残留的危害第11-13页
        1.2.1 一般性毒性第11-12页
        1.2.2 特殊性毒性第12页
        1.2.3 激素样毒性第12-13页
    1.3 兽药残留的原因及控制第13-15页
        1.3.1 兽药残留的原因第13-14页
        1.3.2 兽药残留的控制第14-15页
    1.4 莱克多巴胺简介第15-20页
        1.4.1 莱克多巴胺的理化性质第15页
        1.4.2 莱克多巴胺的体内代谢过程第15-16页
        1.4.3 莱克多巴胺的应用第16-18页
        1.4.4 莱克多巴胺的残留危害及现状第18-20页
    1.5 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第20-29页
        1.5.1 理化检测法第21-23页
        1.5.2 免疫学分析法第23-28页
        1.5.3 传感器法第28-29页
    1.6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29-30页
第2章 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第30-51页
    2.1 试验材料第30-33页
        2.1.1 主要仪器第30页
        2.1.2 试剂第30-31页
        2.1.3 主要试剂配制第31-33页
        2.1.4 试验动物第33页
    2.2 方法第33-40页
        2.2.1 1,4-丁二醚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及其鉴定第33-37页
        2.2.2 混合酸酐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及其鉴定第37-39页
        2.2.3 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及其鉴定第39-4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2.3.1 1,4-丁二醚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鉴定结果第40-43页
        2.3.2 混合酸酐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鉴定结果第43-45页
        2.3.3 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鉴定结果第45-47页
    2.4 讨论第47-49页
        2.4.1 人工抗原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7-48页
        2.4.2 人工抗原载体和交联剂的选择第48-49页
    2.5 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偶联比对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第51-57页
    3.1 试验材料第51页
    3.2 方法第51-52页
        3.2.1 混合酸酐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第51页
        3.2.2 混合酸酐法制备 RAC 人工抗原的鉴定第51页
        3.2.3 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测定第51-5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3.3.1 偶联比测定结果第52页
        3.3.2 不同偶联比 RAC 人工抗原鉴定结果第52-55页
    3.4 讨论第55-56页
        3.4.1 偶联比的选择第55-56页
        3.4.2 免疫程序选择第56页
    3.5 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英文缩写词汇表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目录及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来源n-3 PUFA在蛋鸡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下一篇:基于纳米磁珠与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