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2 基于软件接收机平台的自主完好性监测软件总体设计 | 第20-26页 |
2.1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2.2 软件方案设计 | 第21-25页 |
2.2.1 软件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2.2.2 软件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2.3 软件功能设计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卫星定位故障特性与完好性监测逻辑设计 | 第26-38页 |
3.1 卫星定位误差与故障模型 | 第26-31页 |
3.1.1 卫星定位误差分析 | 第26-29页 |
3.1.2 卫星定位系统故障模型 | 第29-31页 |
3.2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逻辑 | 第31-36页 |
3.2.1 基于最小二乘残差法的故障检测 | 第31-34页 |
3.2.2 RAIM可用性判断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自主完好性监测实现 | 第38-66页 |
4.1 接收机射频前端 | 第38-39页 |
4.2 卫星信号处理逻辑实现 | 第39-55页 |
4.2.1 卫星信号组成 | 第39-40页 |
4.2.2 卫星信号捕获 | 第40-42页 |
4.2.3 信号跟踪 | 第42-48页 |
4.2.4 导航电文解调 | 第48-49页 |
4.2.5 定位解算 | 第49-55页 |
4.3 软件基础模块实现 | 第55-62页 |
4.3.1 软件总体框架实现 | 第55-56页 |
4.3.2 软件控制 | 第56页 |
4.3.3 卫星状态 | 第56-57页 |
4.3.4 列车运行轨迹 | 第57-58页 |
4.3.5 各通道跟踪状态 | 第58-59页 |
4.3.6 软件完好性监测结果 | 第59-60页 |
4.3.7 软件参数设置 | 第60-61页 |
4.3.8 操作日志显示 | 第61页 |
4.3.9 软件输出结果 | 第61-62页 |
4.4 软件具体操作流程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实验与分析 | 第66-84页 |
5.1 实验环境搭建与数据采集 | 第66-68页 |
5.1.1 实验环境搭建 | 第66-67页 |
5.1.2 数据采集 | 第67-68页 |
5.2 基于仿真的完好性监测逻辑验证 | 第68-72页 |
5.2.1 仿真实验测试场景设计 | 第68页 |
5.2.2 静态场景阶跃故障下的完好性监测性能分析 | 第68-72页 |
5.3 现场测试实验 | 第72-78页 |
5.3.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72-73页 |
5.3.2 静态场景测试实验 | 第73-76页 |
5.3.3 动态场景测试实验 | 第76-78页 |
5.4 基于故障仿真的软件功能测试分析 | 第78-83页 |
5.4.1 仿真测试场景设计 | 第78-79页 |
5.4.2 动态场景阶跃故障下软件完好性监测性能分析 | 第79-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图索引 | 第90-92页 |
表索引 | 第92-9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