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外汇衍生产品基础知识 | 第16-19页 |
2.1.1 外汇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外汇衍生产品的类型 | 第16-17页 |
2.1.3 外汇衍生产品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2.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3 外汇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 第22-28页 |
3.1 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1.1 我国外汇衍生产品的诞生背景 | 第22-23页 |
3.1.2 我国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 | 第23-24页 |
3.2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4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识别研究 | 第28-39页 |
4.1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 | 第28-34页 |
4.1.1 市场风险 | 第28-29页 |
4.1.2 流动性风险 | 第29-30页 |
4.1.3 信用风险 | 第30页 |
4.1.4 操作风险 | 第30-32页 |
4.1.5 声誉风险 | 第32-33页 |
4.1.6 法律风险 | 第33-34页 |
4.2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WBS-RBS风险识别矩阵的构建 | 第34-39页 |
4.2.1 WBS的构建 | 第34-36页 |
4.2.2 RBS的构建 | 第36页 |
4.2.3 风险识别WBS-RBS矩阵的构建 | 第36-39页 |
5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评估 | 第39-46页 |
5.1 风险评估因素的确定 | 第39-40页 |
5.2 建立风险评估调查表 | 第40-41页 |
5.3 计算风险因素数值 | 第41-42页 |
5.4 基于WBS-RBS矩阵模型的分析 | 第42-44页 |
5.5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评估结论 | 第44-46页 |
6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防范措施 | 第46-53页 |
6.1 低风险防范措施 | 第46-47页 |
6.1.1 声誉风险防范措施 | 第46-47页 |
6.2 中低风险防范措施 | 第47-49页 |
6.2.1 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 第47-48页 |
6.2.2 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 第48-49页 |
6.3 中风险防范措施 | 第49-50页 |
6.3.1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 第49-50页 |
6.4 高风险防范措施 | 第50-53页 |
6.4.1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 第50-51页 |
6.4.2 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 第51-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附录1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识别调查表 | 第59-60页 |
附录2 ZH银行外汇衍生产品风险评估调查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