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1 理论意义第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1.4 基本思路及框架第14-16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5.1 高技术产业分布时空演进理论研究第16页
        1.5.2 高技术产业非均衡及极化理论研究第16-17页
        1.5.3 高技术产业收敛性研究第17页
        1.5.4 高技术产业非均衡影响因素研究第17-18页
        1.5.5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5页
        1.6.1 分布时空演进第19-20页
        1.6.2 非均衡测算方法第20-21页
        1.6.3 空间极化测算方法第21-22页
        1.6.4 收敛性测算方法第22-24页
        1.6.5 系统GMM估计第24-25页
    1.7 数据选取第25-27页
2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及分布时空演进第27-64页
    2.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第27-52页
        2.1.1 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发展现状第27-29页
        2.1.2 分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第29-32页
        2.1.3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第32-52页
    2.2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第52-59页
        2.2.1 分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第52-53页
        2.2.2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第53-59页
    2.3 中国高技术产业分布空间演进——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第59-62页
    2.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非均衡及极化分析第64-91页
    3.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非均衡测度及分解第64-81页
        3.1.1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均衡及演变态势第64-67页
        3.1.2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均衡及分解第67-81页
    3.2 中国高技术产业极化分析第81-89页
        3.2.1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极化测算第81页
        3.2.2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的极化测算第81-89页
    3.3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 中国高技术产业收敛性分析第91-110页
    4.1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σ收敛分析第91-100页
        4.1.1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σ收敛分析第91-92页
        4.1.2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的σ收敛分析第92-100页
    4.2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β收敛分析第100-103页
        4.2.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β绝对收敛第100-101页
        4.2.2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β条件收敛第101-103页
    4.3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俱乐部收敛分析第103-108页
        4.3.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地区俱乐部收敛第103-104页
        4.3.2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业俱乐部收敛第104-108页
    4.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5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非均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10-119页
    5.1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第110-112页
    5.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第112-115页
        5.2.1 模型设定第112-113页
        5.2.2 变量选择第113-115页
    5.3 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第115-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6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筹发展对策分析第119-123页
    6.1 宏观层面第119-120页
        6.1.1 统筹地区高技术产业布局第119页
        6.1.2 发展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第119-120页
        6.1.3 增加地区研发资源投入第120页
    6.2 中观层面第120-121页
        6.2.1 解除地方保护主义限制第120页
        6.2.2 加强要素的区域间流动第120-121页
        6.2.3 打破区域产业发展壁垒第121页
    6.3 微观层面第121-123页
        6.3.1 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第121-122页
        6.3.2 革新企业内部创新体制第122页
        6.3.3 推动组织结构创新第122-123页
7 结论第123-126页
    7.1 研究结论第123-125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125页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第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下一篇:潍坊Y房地产项目风险与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