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铮土地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1931-1945)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一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4-19页 |
(一) 国际国内背景 | 第14-15页 |
(二)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的渊源 | 第15-19页 |
(1) 个人基本经历 | 第15-17页 |
(2) 理论来源 | 第17-19页 |
二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 第19-30页 |
(一) 对平均地权的诠释 | 第19-23页 |
(1) 平均地权与土地所有权 | 第20-21页 |
(2) 平均地权与土地国有 | 第21-23页 |
(3) 平均地权与地尽其利 | 第23页 |
(二) 对耕者有其田思想的发展 | 第23-27页 |
(1) 土地垦殖思想 | 第24-25页 |
(2) 土地金融思想 | 第25-27页 |
(三) 对土地与人口关系的看法 | 第27-30页 |
三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实践 | 第30-43页 |
(一) 抗战前萧铮土地经济思想实践 | 第30-38页 |
(1) 参与浙江省“二五减租” | 第30-31页 |
(2) 修改土地法 | 第31-34页 |
(3) 设立地政学会与地政学院 | 第34-38页 |
(二) 萧铮抗战时期土地经济思想实践 | 第38-43页 |
(1) 参与设立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 | 第38-40页 |
(2) 参与成立开发西北协会 | 第40-41页 |
(3) 组织土地改革协会 | 第41-43页 |
四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的评价 | 第43-51页 |
(一) 与同时期土地思想的对比 | 第43-46页 |
(1) 计口授田 | 第43-44页 |
(2) 土地国有 | 第44-45页 |
(3) 土地村有 | 第45-46页 |
(二) 萧铮土地经济思想与实践评析 | 第46-51页 |
(1) 推动中国土地经济学与地政教育的发展 | 第46-48页 |
(2) 为台湾土改积累经验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