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结构论文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和结构破坏模式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第15-17页
        1.2.2 地震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研究第17-18页
        1.2.3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和抗震设计标准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20-21页
2 等效线性方法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第21-33页
    2.1 等效黏弹性本构第21-23页
        2.1.1 土体的最大剪切模量第22-23页
        2.1.2 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应变的关系第23页
    2.2 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UMAT子程序编写及求解步骤第23-26页
        2.2.1 编写思路第24页
        2.2.2 模型参数第24-25页
        2.2.3 实现方法第25-26页
    2.3 等效线性分析方法验证第26-31页
        2.3.1 数值模型建立第26-28页
        2.3.2 迭代计算及结果分析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土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响应第33-63页
    3.1 数值分析方法第33-39页
        3.1.1 模型范围第34页
        3.1.2 边界条件第34页
        3.1.3 土体本构及参数第34-35页
        3.1.4 结构概况第35-36页
        3.1.5 输入地震动特性第36-38页
        3.1.6 关键对比指标第38-39页
    3.2 柔度比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39-42页
        3.2.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40-41页
        3.2.2 转动系数分析第41-42页
    3.3 结构尺寸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42-48页
        3.3.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44-47页
        3.3.2 转动系数分析第47-48页
    3.4 结构埋深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48-52页
        3.4.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50-51页
        3.4.2 转动系数分析第51-52页
    3.5 结构形式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2-56页
        3.5.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54-55页
        3.5.2 转动系数分析第55-56页
    3.6 土体泊松比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6-58页
        3.6.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57页
        3.6.2 转动系数分析第57-58页
    3.7 地震动特性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8-61页
        3.7.1 相互作用系数分析第59-60页
        3.7.2 转动系数分析第60-61页
    3.8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第63-79页
    4.1 反应位移法的缺陷第63-64页
    4.2 反应位移法的误差分析第64-69页
        4.2.1 反应位移法误差来源分析第65-66页
        4.2.2 反应位移法误差结果分析第66-69页
    4.3 反应位移法的修正第69-73页
        4.3.1 反应位移法的修正原理第69页
        4.3.2 修正方法的实现步骤第69-71页
        4.3.3 修正方法的的结果对比第71-73页
    4.4 工程实例验证第73-77页
        4.4.1 新发地站工程概况第73-74页
        4.4.2 抗震设计条件第74-75页
        4.4.3 数值计算第75-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地铁车站破坏模式研究第79-89页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9-82页
    5.2 结构破坏模式分析第82-85页
        5.2.1 明挖两层两跨车站破坏模式第82-83页
        5.2.2 明挖三层三跨车站破坏模式第83-84页
        5.2.3 暗挖三层三跨车站破坏模式第84-85页
    5.3 结构变形规律分析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本文结论第89-90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A第95-97页
索引第97-9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9-10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冻循环作用下混杂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
下一篇:延长石油延安某厂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与边坡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