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国内外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湿陷性黄土地基常规处理技术 | 第12-15页 |
| 1.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法 | 第12-14页 |
| 1.2.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延长石油延安某厂区工程地质现状 | 第17-22页 |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 2.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7-18页 |
| 2.3 地形、地貌及地层情况 | 第18-19页 |
| 2.4 气象及水文条件 | 第19-20页 |
| 2.4.1 气象 | 第19页 |
| 2.4.2 水文 | 第19-20页 |
| 2.5 地震 | 第20页 |
| 2.6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0页 |
| 2.7 湿陷性黄土分布 | 第20-21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 第22-41页 |
|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 3.2 地基处理方案 | 第22-30页 |
| 3.2.1 确定处理方案 | 第22-24页 |
| 3.2.2 强夯设计参数 | 第24-26页 |
| 3.2.3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 第26-30页 |
| 3.3 东区场地地基处理方案 | 第30-33页 |
| 3.3.1 东区湿陷性黄土分布特点 | 第30-31页 |
| 3.3.2 东区湿陷性黄土强夯处理分区原则以及内容 | 第31-32页 |
| 3.3.3 东区填方区分区强夯地基处理设计 | 第32-33页 |
| 3.4 西区场地地基处理方案 | 第33-37页 |
| 3.4.1 西区填方区强夯方案 | 第33-35页 |
| 3.4.2 西区挖方区强夯方案 | 第35-37页 |
| 3.5 地基处理效果综合评价 | 第37-4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湿陷性黄土地基挡土墙设计 | 第41-50页 |
|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1页 |
| 4.2 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 4.3 挡土墙工程设计说明 | 第42页 |
| 4.3.1 工程设计内容 | 第42页 |
| 4.3.2 设计标准 | 第42页 |
| 4.4 挡土墙工程横断面设计 | 第42-48页 |
| 4.4.1 方案比选 | 第42-45页 |
| 4.4.2 挡土墙截面尺寸设计 | 第45-47页 |
| 4.4.3 挡土墙截面尺寸设计说明 | 第47-48页 |
| 4.4.4 排水孔及伸缩缝设计 | 第48页 |
| 4.4.5 挡墙基础设计 | 第48页 |
| 4.4.6 墙后回填土设计 | 第48页 |
| 4.5 挡土墙施工效果 | 第48-4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湿陷性黄土层滑坡稳定性研究 | 第50-62页 |
|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50-51页 |
| 5.2 定性分析 | 第51-52页 |
| 5.2.1 花渠沟滑坡现状稳定性分析 | 第51页 |
| 5.2.2 大塔沟滑坡现状稳定性分析 | 第51-52页 |
| 5.3 定量分析 | 第52-58页 |
| 5.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52-53页 |
| 5.3.2 模型几何尺寸 | 第53-54页 |
| 5.3.3 材料参数选取 | 第54-55页 |
| 5.3.4 模型计算方法 | 第55页 |
| 5.3.5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 5.4 治理建议 | 第58-60页 |
| 5.4.1 滑坡体开挖放坡设计 | 第59-60页 |
| 5.4.2 开挖稳定性分析 | 第6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6.1 结论 | 第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71页 |
| 附录1:厂区平面分区示意图 | 第68-69页 |
| 附录2:西区强夯分层数据表 | 第69-70页 |
| 附录3:东区场地竖向布置图 | 第70-71页 |
| 附录4:东区挡墙布置范围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