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简介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6-19页 |
2 全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状 | 第19-37页 |
2.1 研究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理论依据 | 第19-24页 |
2.1.1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概念解析 | 第19页 |
2.1.2 研究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必要性 | 第19-24页 |
2.2 全国城市旧工业建筑调研现状研究 | 第24-35页 |
2.2.1 政策法规 | 第25-27页 |
2.2.2 建造年代分布 | 第27-28页 |
2.2.3 结构类型 | 第28页 |
2.2.4 存留现状 | 第28-34页 |
2.2.5 再利用功能转型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系统动力学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 | 第37-49页 |
3.1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成及其建模过程 | 第37-38页 |
3.2 国内外系统动力学应用现状及其优越性 | 第38-43页 |
3.2.1 国内外系统动力学应用现状 | 第38-40页 |
3.2.2 系统动力学较传统风险识别方法的优越性 | 第40-43页 |
3.3 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风险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3.4 再利用项目风险源体系结构的建立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建立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9-61页 |
4.1 系统动力学风险识别反馈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4.1.1 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49-50页 |
4.1.2 风险反馈回路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2 系统动力学风险识别反馈模型分析 | 第52-57页 |
4.2.1 因果树分析 | 第52-55页 |
4.2.2 反馈回路分析 | 第55-57页 |
4.3 系统动力学流体图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城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 第61-65页 |
5.1 完善相关政策及项目管理机制 | 第61页 |
5.2 契合环境需求,加强环评工作 | 第61-62页 |
5.3 建立动态、长效结构检测机制 | 第62页 |
5.4 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 | 第62-63页 |
5.5 各参与主体风险意识的加强 | 第63-65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语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73-75页 |
附录 工业建筑现状调研问卷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