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效率优化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增程式电动汽车定义及工作原理第11-13页
        1.2.1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定义及典型结构第11-12页
        1.2.2 增程式电动汽车工作模式及能量流动第12-13页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产品发展现状第13-16页
        1.3.1 增程式电动汽车产品国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1.3.2 增程式电动汽车产品国内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增程式电动汽车理论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 增程式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第20-34页
    2.1 增程式电动汽车构型与整车参数第20-23页
        2.1.1 增程式电动汽车构型确定第20-22页
        2.1.2 整车基本参数第22页
        2.1.3 整车性能参数第22-23页
    2.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第23-28页
        2.2.1 驱动电机类型的确定第23-24页
        2.2.2 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第24-26页
        2.2.3 驱动电机转速的确定第26-27页
        2.2.4 驱动电机转矩的确定第27-28页
    2.3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第28-31页
        2.3.1 动力电池类型的确定第29页
        2.3.2 动力电池容量的确定第29-30页
        2.3.3 动力电池功率的确定第30页
        2.3.4 动力电池单体数量的确定第30-31页
    2.4 辅助动力单元(APU)参数匹配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增程式电动汽车工作模式与动力学分析第34-46页
    3.1 增程式电动汽车工作模式分析第34-35页
    3.2 动力源耦合模块动力学分析第35-38页
        3.2.1 纯电工作模式动力源动力学分析第36页
        3.2.2 电机、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动力源动力学分析第36-37页
        3.2.3 增程模式动力源动力学分析第37-38页
    3.3 回流式CVT传动模块动力学分析第38-44页
        3.3.1 回流式CVT低速档动力学分析第39-40页
        3.3.2 回流式CVT高速档动力学分析第40-42页
        3.3.3 回流式CVT过渡档动力学分析第42-43页
        3.3.4 回流式CVT倒档动力学分析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增程式电动汽车效率优化第46-74页
    4.1 基于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器增程式电动车系统效率优化第46页
    4.2 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时系统效率优化第46-52页
        4.2.1 纯电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定义第46-48页
        4.2.2 纯电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算法第48-51页
        4.2.3 纯电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4.3 电机、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时系统效率优化第52-59页
        4.3.1 电机、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定义第53-54页
        4.3.2 电机、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算法第54-58页
        4.3.3 电机、发动机共同驱动模式下效率优化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4.4 轻载充电模式时系统效率优化第59-66页
        4.4.1 轻载充电模式下效率优化定义第59-60页
        4.4.2 轻载充电模式下效率优化算法第60-64页
        4.4.3 轻载充电模式下效率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4.5 动力受限模式时系统效率优化第66-72页
        4.5.1 动力受限模式下效率优化定义第66-67页
        4.5.2 动力受限模式下效率优化算法第67-70页
        4.5.3 动力受限模式下效率优化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5 增程式电动汽车性能仿真与分析第74-86页
    5.1 整车模型构架第74页
    5.2 车辆系统部件建模第74-81页
        5.2.1 电机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5.2.2 电池模型的建立第76-77页
        5.2.3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5.2.4 驾驶员模型的建立第78-79页
        5.2.5 回流式CVT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5.2.6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5.3 整车仿真分析第81-85页
        5.3.1 动力性仿真分析第81-82页
        5.3.2 循环工况仿真第82-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6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86页
    6.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挂汽车防侧倾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
下一篇:车载CD机的电磁抗扰度仿真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