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地区城乡回族社区网络结构研究--以开封市东大寺社区和张庄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1-13页 |
·社区 | 第11-12页 |
·回族社区 | 第12-13页 |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理论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国内回族社区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外回族社区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总体评价 | 第19-22页 |
3 地缘网络结构 | 第22-32页 |
·开封市回族社区地缘结构的纵向变迁 | 第22-23页 |
·回族社区的居住格局 | 第23-29页 |
·回族人口对地缘网络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人口与地缘网络 | 第29-30页 |
·籍贯与地缘网络 | 第30-32页 |
4 社会关系网络结构 | 第32-44页 |
·家庭关系网络 | 第32-39页 |
·姻缘关系网络 | 第32-36页 |
·血缘关系网络 | 第36-38页 |
·由婚姻构成的亲缘网络 | 第38-39页 |
·非家庭关系网络 | 第39-44页 |
5 经济网络结构 | 第44-56页 |
·回族的经商传统 | 第44-45页 |
·东大寺社区经济网络结构 | 第45-50页 |
·东大寺社区居民职业 | 第45-48页 |
·东大寺社区的经济网络 | 第48-50页 |
·张庄社区经济网络结构 | 第50-56页 |
·张庄社区居民职业 | 第50-52页 |
·张庄回族社区的经济网络 | 第52-56页 |
6 教缘网络结构 | 第56-68页 |
·清真寺对教缘网络建构的核心作用 | 第56-59页 |
·东大寺社区内清真寺 | 第56-57页 |
·张庄社区内清真寺 | 第57-59页 |
·阿訇构建的教缘网络 | 第59-63页 |
·东大寺历届阿訇构建的教缘网络 | 第60-61页 |
·张庄清真寺历任阿訇构建的教缘网络 | 第61-63页 |
·经堂教育 | 第63-68页 |
·清真寺的经堂教育 | 第63-65页 |
·近代的新式教育 | 第65-68页 |
7 结论 | 第68-70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中国回族社区(哲玛尔提)问卷调查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