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9-12页 |
1.1 设备 | 第9页 |
1.2 药品 | 第9页 |
1.3 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1.4 治疗方案 | 第10-11页 |
1.5 评价标准 | 第11页 |
1.6 统计学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2-16页 |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第12页 |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P-HCG)下降率变化 | 第12-13页 |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均值变化 | 第13-14页 |
2.4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统计对比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6-27页 |
3.1 米非司酮作用机制及疗效 | 第17-19页 |
3.2 甲氨蝶呤作用机制及疗效 | 第19-22页 |
3.2.1 甲氨蝶呤全身用药的疗效 | 第20-21页 |
3.2.2 甲氨蝶呤局部用药的疗效 | 第21-22页 |
3.3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疗效 | 第22-24页 |
3.4 血β-HCG水平与疗效的评价 | 第24-2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综述 | 第3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