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2页 |
一、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概念诠释 | 第22-25页 |
(一) 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含义 | 第22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内涵解读 | 第22-23页 |
1、在个性化教学思想的引领下 | 第22-23页 |
2、在统一的班级内部实施 | 第23页 |
3、以学生差异为基础 | 第23页 |
4、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23页 |
(三) 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特征 | 第23-25页 |
1、差异性 | 第24页 |
2、层次性 | 第24页 |
3、异步发展性 | 第24-2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一) 实施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25页 |
(二) 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 第25-26页 |
(三) 实施分层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 第26-28页 |
1、分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 第26-27页 |
2、分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 第27页 |
3、分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 第27页 |
4、分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不断发展 | 第27-28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分层教学概念的认识不清晰 | 第28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 第28-29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缺乏科学的认识 | 第29-30页 |
(四) 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分层教学的具体环节落实不力 | 第30-32页 |
(五) 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分层分组合作缺乏持续性和科学性 | 第32-33页 |
(六) 分层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单一 | 第33-35页 |
(七) 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实施分层教学缺乏动态管理 | 第35-36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 第36-37页 |
1、教育教学理念 | 第36页 |
2、实施分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 第36-37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精力与时间 | 第37页 |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精力 | 第37页 |
2、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时间 | 第37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四) 思想政治课分层教学的外部环境 | 第38-40页 |
1、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 第38-39页 |
2、学校的办学条件 | 第39页 |
3、家长的态度 | 第39-40页 |
五、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对策 | 第40-48页 |
(一) 明确原则,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层 | 第40-42页 |
1、以学生为本原则 | 第40-41页 |
2、全体性原则 | 第41页 |
3、因材施教原则 | 第41-42页 |
4、动态性原则 | 第42页 |
(二) 开展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 | 第42-44页 |
1、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 第42-43页 |
2、开展思想政治教研组活动 | 第43页 |
3、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自主性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 第43-44页 |
4、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反思 | 第44页 |
(三) 把握环节,构建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模式 | 第44-46页 |
1、分层备课的关键是备学生 | 第44-45页 |
2、分层上课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 第45页 |
3、分层评价要多元化 | 第45-46页 |
(四) 完善制度,创造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优良环境 | 第46-48页 |
1、完善教育政策,创造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氛围 | 第46页 |
2、完善分层教学实施的评价机制 | 第46-47页 |
3、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