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

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电分相结构及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4-22页
    2.1 电分相结构第14-15页
        2.1.1 牵引网供电方式第14页
        2.1.2 器件式电分相结构第14-15页
        2.1.3 关节式电分相结构第15页
    2.2 基于关节式电分相结构的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5-17页
        2.2.1 列车控制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5-16页
        2.2.2 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6-17页
    2.3 新型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7-22页
        2.3.1 基于电力电子开关的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7-18页
        2.3.2 新型分区所不间断供电自动过分相方案第18-22页
第3章 地面自动过分相暂态过程分析第22-51页
    3.1 牵引供电系统等值参数计算第22-25页
        3.1.1 牵引变压器等值参数计算第22页
        3.1.2 牵引网等值参数计算第22-24页
        3.1.3 中性段等值参数计算第24页
        3.1.4 机车等值参数计算第24-25页
    3.2 传统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暂态过程分析第25-40页
        3.2.1 传统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过程建模第25-26页
        3.2.2 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截流过电压分析第26-28页
        3.2.3 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合闸过电压分析第28-33页
        3.2.4 空载变压器合闸涌流分析第33-34页
        3.2.5 传统地面自动过分相过电压暂态数值计算第34-40页
    3.3 新型分区所不间断供电自动过分相暂态过程分析第40-51页
        3.3.1 开关TK_1合闸阶段第40-43页
        3.3.2 开关TK_1分闸阶段第43-46页
        3.3.3 开关TK_2合闸阶段第46-51页
第4章 新型分区所不间断供电自动过分相方案参数配置第51-59页
    4.1 电阻R_1、R_2参数配置第51-52页
        4.1.1 按过电压抑制效果选择第51页
        4.1.2 按损耗功率选择第51-52页
    4.2 电阻R3参数配置第52-55页
        4.2.1 按机车过分相时中性段不失压选择第52-54页
        4.2.2 按晶闸管擎住电流选择第54-55页
        4.2.3 按损耗功率选择第55页
    4.3 晶闸管开关工程设计第55-59页
        4.3.1 晶闸管的参数设计及选型第55-57页
        4.3.2 晶闸管吸收电路及均压设计第57-59页
第5章 新型分区所不间断供电自动过分相方案仿真研究第59-75页
    5.1 过分相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59-61页
        5.1.1 机车仿真模型第59-60页
        5.1.2 机车过分相系统建模第60-61页
    5.2 新方案机车过分相过程仿真第61-75页
        5.2.1 新方案正常运行过程仿真第61-64页
        5.2.2 新方案故障状态及其他工作方式过程仿真第64-70页
        5.2.3 新方案车载变压器涌流仿真第70-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38C车轴冲击损伤疲劳性能研究
下一篇:检测车轴箱定位形式及悬挂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