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碳量子点 | 第10-15页 |
1.2.1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2.2 碳量子点的结构特征 | 第12-13页 |
1.2.3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13-15页 |
1.3 碳量子点的发光机理 | 第15-17页 |
1.4 碳量子点的应用 | 第17-20页 |
1.5 碳量子点基电致与光致发光器件 | 第20-27页 |
1.5.1 碳量子点作为发光层在电致发光LED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1.5.2 碳量子点作为荧光粉在光致发光LED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1.6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用于QLEDs发光层的长链烷基钝化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发光性能调控 | 第30-49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2.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2.2 长链烷基钝化碳量子点发光层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3 短链钝化碳量子点发光层的制备 | 第33页 |
2.2.4 基于长链烷基及短链钝化碳量子点发光层的单载流子器件制备 | 第33-35页 |
2.2.5 基于长链烷基钝化碳量子点发光层的电致LED制备 | 第35-36页 |
2.2.6 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36-37页 |
2.2.7 光学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2.2.8 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2.3.1 碳量子点的结构 | 第38-41页 |
2.3.2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能 | 第41-44页 |
2.3.3 碳量子点的成膜能力 | 第44页 |
2.3.4 表面钝化对碳量子点发光层载流子注入能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5 基于长链烷基钝化碳量子点发光层的电致发光二极管 | 第46-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用于WLEDs的多色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49-70页 |
3.1 引言 | 第49-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51页 |
3.2.2 多色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51-52页 |
3.2.3 红绿蓝复合碳量子点荧光膜的制备 | 第52页 |
3.2.4 基于红绿蓝复合碳量子点荧光膜的光致发光二极管制备 | 第52页 |
3.2.5 样品及器件表征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3.3.1 绿光、黄光、橙光CQDs的发光机制 | 第53-61页 |
3.3.2 基于红绿蓝复合碳量子点荧光膜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学性能 | 第61-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