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2.1 户太8号葡萄 | 第15-16页 |
1.2.2 设施栽培概述 | 第16页 |
1.2.3 调亏灌溉 | 第16-17页 |
1.2.4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5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6 调亏灌溉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3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1.1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2.1.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相关酶活性和L-苯丙氨酸的影响 | 第24页 |
2.1.3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4页 |
2.1.4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综合效益的影响评价 | 第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35页 |
2.2.1 试验地概况 | 第24-25页 |
2.2.2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2.3 栽培与施肥管理 | 第25页 |
2.2.4 试验设计 | 第25-28页 |
2.2.5 试验地小气候环境状况 | 第28-30页 |
2.2.6 样品的采集 | 第30-31页 |
2.2.7 实验室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1-34页 |
2.2.8 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34-35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对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的响应 | 第36-56页 |
3.1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 第36页 |
3.1.2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36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3.2.1 调亏灌溉对温室葡萄果实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8-43页 |
3.2.3 调亏灌溉对温室葡萄叶片和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4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温室葡萄叶片和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51页 |
3.2.5 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 第51-53页 |
3.3 讨论 | 第53-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葡萄相关酶活性对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的响应 | 第56-74页 |
4.1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6-57页 |
4.1.1 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56页 |
4.1.2 L-苯丙氨酸的测定 | 第56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7-72页 |
4.2.1 调亏灌溉对温室葡萄果实生物活性物质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4.2.3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相关酶活性的双因素交互分析 | 第62页 |
4.2.4 调亏灌溉对温室葡萄叶片和果实中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62-67页 |
4.2.5 调亏灌溉对L-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6 调亏灌溉L-苯丙氨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7 生物活性物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9-72页 |
4.3 讨论 | 第72-73页 |
4.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4-87页 |
5.1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74-75页 |
5.1.1 葡萄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74页 |
5.1.2 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74页 |
5.1.3 数据处理 | 第74-7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3页 |
5.2.1 调亏灌溉对温室葡萄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75-76页 |
5.2.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76-78页 |
5.2.3 葡萄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 | 第78-81页 |
5.2.4 葡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81-83页 |
5.3 讨论 | 第83-86页 |
5.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综合效益的影响评价 | 第87-98页 |
6.1 综合评价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87-89页 |
6.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87-88页 |
6.1.2 权重的确定 | 第88页 |
6.1.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88-89页 |
6.2 主成分分析 | 第89-91页 |
6.2.1 温室栽培环境下调亏灌溉对葡萄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89-90页 |
6.2.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90-91页 |
6.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91-97页 |
6.3.1 温室葡萄调亏灌溉的综合评价 | 第91-92页 |
6.3.2 调亏灌溉和栽培环境对葡萄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92-97页 |
6.4 讨论 | 第97页 |
6.5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及展望 | 第98-10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7.2 创新点 | 第9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附表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