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表观遗传学与组蛋白去乙酰化 | 第12-14页 |
1.1.1 表观遗传学 | 第12页 |
1.1.2 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 第12-13页 |
1.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植物开花 | 第13页 |
1.1.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植物抗逆 | 第13-14页 |
1.2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1 冷害与冻害 | 第14-15页 |
1.2.2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 | 第15页 |
1.2.3 低温对光合系统膜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4 低温对植物活性氧产生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5 低温对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7页 |
1.3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抵抗 | 第17-18页 |
1.4 低温对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 第18-20页 |
1.5 低温对植物花期转变的调控 | 第20-24页 |
1.5.1 光周期途径 | 第20-21页 |
1.5.2 春化途径 | 第21-22页 |
1.5.3 自主途径 | 第22-23页 |
1.5.4 赤霉素途径 | 第23页 |
1.5.5 花期调控的其他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6 立题依据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3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2.1 拟南芥的生长及植物材料准备 | 第26-27页 |
2.2.2 转基因拟南芥冷胁迫处理实验 | 第27页 |
2.2.3 ROS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4 低温相关理化指标测定 | 第28-29页 |
2.2.5 ROS清除酶活测定 | 第29-30页 |
2.2.6 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时间统计 | 第30页 |
2.2.7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30-31页 |
2.2.8 拟南芥Marker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2.2.9 Real-Time PCR | 第32页 |
2.2.10 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68页 |
3.1 TaHD2C过表达系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34-48页 |
3.1.1 过表达系低温胁迫表型及分析 | 第34-36页 |
3.1.2 过表达系的ROS含量测定 | 第36-38页 |
3.1.3 过表达系的理化指标及分析 | 第38-43页 |
3.1.4 过表达系的荧光定量分析结果 | 第43-48页 |
3.2 转TaHD2C拟南芥冷处理后代的表型鉴定 | 第48-64页 |
3.2.1 冷处理后代的获得 | 第48-49页 |
3.2.2 表型分析 | 第49-52页 |
3.2.3 开花通路相关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 第52-56页 |
3.2.4 抗冷表型 | 第56-59页 |
3.2.5 后代过表达系的理化指标及分析 | 第59-63页 |
3.2.6 后代CBF通路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63-64页 |
3.3 TaHD2C OE系的其他抗逆表型 | 第64-68页 |
3.3.1 H_2O_2胁迫表型 | 第64-65页 |
3.3.2 MV胁迫表型 | 第65-68页 |
讨论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