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道路交通警力资源部署与指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1 定点岗位识别相关研究第17-18页
        1.3.2 网格化勤务管理相关研究第18-19页
        1.3.3 动态警力指挥调度相关研究第19-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22-24页
    1.5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第24-26页
2 交通警力资源部署的定点岗位识别方法第26-70页
    2.1 定点岗位识别影响关键因素第26-27页
    2.2 定点岗位识别交通网络模型的构建第27-30页
        2.2.1 拓扑结构网络第28-29页
        2.2.2 运行状态网络第29-30页
    2.3 定点岗位识别路口关键性评估指标体系第30-39页
        2.3.1 拓扑结构网络关键性指标第30-33页
        2.3.2 运行状态网络关键性指标第33-35页
        2.3.3 路口关键性评估指标体系第35-37页
        2.3.4 指标项的规范化处理第37-39页
    2.4 定点岗位识别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第39-52页
        2.4.1 定点岗位识别路口关键性评估第39-41页
        2.4.2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第41-44页
        2.4.3 基于熵权法的TOPSIS预评估的实现方法第44-46页
        2.4.4 广义RBF神经网络的构造方法第46-49页
        2.4.5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实现流程第49-52页
    2.5 实验案例及结果分析第52-67页
        2.5.1 实验及数据说明第52-53页
        2.5.2 指标体系中各项关键性指标实验分析第53-63页
        2.5.3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实验分析第63-67页
    2.6 本章小结第67-70页
3 网格化勤务管理的责任区划分模型和求解算法第70-104页
    3.1 基于二元覆盖模型的责任区划分方法第70-74页
        3.1.1 假设条件与参数说明第70-71页
        3.1.2 应用SCM和MCM解决警力部署问题第71-73页
        3.1.3 构建基于覆盖度的扩展集合覆盖模型第73-74页
    3.2 二元覆盖模型在应用中的关联性分析第74-78页
        3.2.1 SCM和MCM应用的关联性分析第74-75页
        3.2.2 ESCM和MCM组合的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第75-78页
    3.3 基于动态覆盖模型的责任区划分方法第78-80页
        3.3.1 具有时空特性动态覆盖模型第78-79页
        3.3.2 责任区划分动态覆盖模型的时间非连续特性第79-80页
    3.4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责任区划分覆盖模型第80-81页
        3.4.1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二元覆盖模型第80页
        3.4.2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动态覆盖模型第80-81页
    3.5 覆盖模型求解算法的实现第81-88页
        3.5.1 应用线性规划求解覆盖模型的方法第81-82页
        3.5.2 覆盖模型遗传算法关键步骤的优化第82-86页
        3.5.3 覆盖模型遗传算法的实现流程第86-87页
        3.5.4 已部署警力覆盖模型求解遗传算法第87-88页
    3.6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第88-101页
        3.6.1 实验数据说明及实验介绍第88页
        3.6.2 覆盖模型关联性实验验证第88-94页
        3.6.3 覆盖模型求解遗传算法实验分析第94-98页
        3.6.4 已部署警力覆盖模型求解实验分析第98-101页
    3.7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4 基于执勤状态的动态警力资源调度方法第104-130页
    4.1 基于执勤状态的动态警力资源调度第104-106页
        4.1.1 动态警力资源调度处理流程第104-105页
        4.1.2 动态警力资源调度的关键问题第105-106页
    4.2 交警执勤状态辨识方法第106-112页
        4.2.1 交警行为的背景要素定义第106-109页
        4.2.2 交警执勤状态划分与描述第109页
        4.2.3 执勤行为与交通事件状态的关联第109-110页
        4.2.4 基于状态自动机的交警执勤状态判定第110-111页
        4.2.5 交警位置变化状态判定的实现方法第111-112页
    4.3 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优化Dijkstra算法第112-117页
        4.3.1 优化Dijkstra算法主要思路第112-113页
        4.3.2 优化Dijkstra算法计算步骤第113-115页
        4.3.3 优化Dijkstra算法的误差控制第115-116页
        4.3.4 误差控制系数的非线性插值计算法第116-117页
    4.4 动态警力资源搜索的逆Dijkstra算法第117-118页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118-127页
        4.5.1 实验数据说明及实验介绍第118-119页
        4.5.2 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Dijkstra算法实验分析第119-127页
        4.5.3 动态警力资源搜索的逆Dijkstra算法实验分析第127页
    4.6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5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130-132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132页
    5.3 研究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附录 部分实验结果数据第144-15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8-16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地区重载铁路路隧过渡段地基动力响应及累积沉降特性研究
下一篇: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变形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