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关于孤独感的研究 | 第10-14页 |
1.2.2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老人孤独感的相关干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孤独感 | 第18页 |
2.1.2 农村留守老人 | 第18页 |
2.1.3 小组工作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20页 |
2.2.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增能理论 | 第21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2.4 研究地点——甘肃省P市X村的基本概况 | 第21-22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5.1 研究资料搜集方法 | 第22-25页 |
2.5.2 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小组工作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甘肃省P市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6-41页 |
3.1 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现状 | 第26-31页 |
3.1.1 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 第26页 |
3.1.2 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的性别差异状况 | 第26-28页 |
3.1.3 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的年龄差异状况 | 第28-29页 |
3.1.4 不同文化程度的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差异状况 | 第29-30页 |
3.1.5 不同健康状况的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差异状况 | 第30页 |
3.1.6 不同子女沟通频率的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差异状况 | 第30-31页 |
3.2 X村留守老人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3.2.1 个人原因 | 第32-34页 |
3.2.2 家庭原因 | 第34-36页 |
3.2.3 社会原因 | 第36-38页 |
3.3 X村留守老人缓解孤独感的需求评估 | 第38-41页 |
3.3.1 增强信心,肯定自我价值的需求 | 第38-39页 |
3.3.2 宣泄负面情绪,放松与减压的需求 | 第39页 |
3.3.3 学习社交技巧,增强互助养老的需求 | 第39-40页 |
3.3.4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老年生活的需求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问题研究 | 第41-63页 |
4.1 小组工作介入留守老人孤独感问题的优势 | 第41页 |
4.2 小组工作模式选择 | 第41-42页 |
4.3 小组工作介入目标 | 第42页 |
4.4 小组名称 | 第42页 |
4.5 小组成员招募 | 第42-43页 |
4.6 小组成员前测结果 | 第43-44页 |
4.7 小组活动计划表 | 第44页 |
4.8 小组活动过程 | 第44-59页 |
4.8.1 第一次小组活动——“再相识” | 第44-47页 |
4.8.2 第二次小组活动——“我是最棒的” | 第47-49页 |
4.8.3 第三次小组活动——“放松与减压” | 第49-51页 |
4.8.4 第四次小组活动——“社交互助老来乐” | 第51-54页 |
4.8.5 第五次小组活动——“兴趣一起来” | 第54-57页 |
4.8.6 第六次小组活动——“明天更美好” | 第57-59页 |
4.9 小组工作介入效果评估 | 第59-63页 |
4.9.1 小组成员的反馈评估 | 第59-60页 |
4.9.2 前测与后测对比及回访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3-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5.2 反思 | 第64-66页 |
5.2.1 经验 | 第64页 |
5.2.2 不足 | 第64-66页 |
5.3 社工的成长 | 第66-67页 |
5.4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