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1-27页 |
1. 结直肠癌症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1 结直肠癌的定义 | 第11页 |
1.2 结直肠癌发病机理 | 第11-17页 |
1.2.1 结直肠癌症发病分子模型 | 第11-13页 |
1.2.2 WNT通路中APC/β-catenin/c-Myc信号轴和结直肠癌 | 第13-15页 |
1.2.3 KRAS信号通路和结直肠癌 | 第15-17页 |
1.3 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和问题 | 第17-19页 |
2. 新型RNAi技术——质粒传输系统 | 第19-27页 |
2.1 RNAi技术 | 第19-20页 |
2.2 siRNA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2.3 RNAi技术的应用与药物研发 | 第21页 |
2.4 siRNA递送策略 | 第21-24页 |
2.5 新型siRNA递送系统——质粒 | 第24-27页 |
2.5.1 细胞外微囊泡介导小RNA体内运输 | 第24页 |
2.5.2 微囊泡的起源与分类 | 第24-25页 |
2.5.3 微囊泡介导细胞间信号通讯的研究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7页 |
1. 引言 | 第33-34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2.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4-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47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7-59页 |
1. Apc~(Min/+)小鼠和Kras~(LSL-G12D)小鼠的繁殖与鉴定 | 第47-48页 |
2. 肠道多发性腺瘤Apc~(Min/+)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 | 第48-50页 |
3. K-ras-si质粒和c-Myc-si质粒的成功构建 | 第50-53页 |
4. K-ras-si质粒和c-Myc-si质粒细胞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4.1 K-ras-si质粒细胞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4.2 c-Myc-si质粒细胞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5. K-ras-si质粒和c-Myc-si质粒动物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5.1 K-ras-420-si质粒能降低野生型C57小鼠的K-ras蛋白水平 | 第55-56页 |
5.2 c-Myc-1888-si质粒降低野生型C57小鼠的c-Myc蛋白水平 | 第56页 |
6. c-Myc-1888-si质粒对多发性腺瘤Apc~(Min/+)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