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锌铝水滑石/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铬离子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0页
    1.1 水体中铬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16-18页
    1.2 Cr(Ⅵ)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第18-21页
        1.2.1 离子交换法第18-19页
        1.2.2 化学沉淀法第19页
        1.2.3 膜分离法第19页
        1.2.4 电化学法第19-20页
        1.2.5 生物处理法第20页
        1.2.6 吸附法第20-21页
    1.3 水滑石材料的概述第21-25页
        1.3.1 水滑石的结构、性质与制备第21-24页
        1.3.2 水滑石在重金属去除方面的应用第24-25页
    1.4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概述第25-28页
        1.4.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与性质第25-27页
        1.4.2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材料第27-28页
            1.4.2.1 共价键改性第27-28页
            1.4.2.2 非共价键改性第28页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0-37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试剂和材料第30-31页
    2.3 仪器和设备第31-32页
    2.4 吸附材料的表征第32-34页
        2.4.1 X射线衍射第32页
        2.4.2 扫描电镜第32-33页
        2.4.3 透射电镜第33页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33页
        2.4.5 热重分析第33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3-34页
        2.4.7 低温N_2物理吸附第34页
        2.4.8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第34页
    2.5 吸附剂性能评价第34-37页
        2.5.1 Cr(Ⅵ)浓度的测定第34-35页
        2.5.2 吸附实验第35-36页
        2.5.3 铬的解吸第36-37页
第三章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的ZnAl-LDHs/GO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7-5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GO的制备与表征第37-39页
        3.2.1 GO的制备第37-38页
        3.2.2 GO的表征第38-39页
    3.3 ZnAl-LDHs的制备及表征第39-44页
        3.3.1 金属种类的影响第39-40页
        3.3.2 金属比例的影响第40页
        3.3.3 合成温度的影响第40-41页
        3.3.4 晶化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3.3.5 晶化时间的影响第42-43页
        3.3.6 ZnAl-LDHs的表征第43-44页
    3.4 LDHs/GO-LBL的制备第44-45页
    3.5 吸附材料的表征第45-48页
        3.5.1 XRD分析第45-46页
        3.5.2 FT-IR分析第46-47页
        3.5.3 SEM/TEM分析第47-48页
    3.6 LDHs/GO-LBL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评价第48-54页
        3.6.1 剥离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3.6.2 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3.6.3 Cr(Ⅵ)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3.6.4 LDHs/GO-LBL去除Cr(Ⅵ)过程吸附动力学第51-53页
        3.6.5 LDHs/GO-LBL去除Cr(Ⅵ)过程吸附等温线第53-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一步法制备的ZnAl-LDHs/GO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6-75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LDHs/GO-OPM的制备第56-57页
    4.3 吸附材料的表征第57-62页
        4.3.1 XRD分析第57-58页
        4.3.2 FT-IR分析第58-59页
        4.3.3 SEM/TEM分析第59-60页
        4.3.4 热性能分析第60-61页
        4.3.5 Raman分析第61-62页
    4.4 LDHs/GO-OPM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评价和机理分析第62-73页
        4.4.1 GO含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4.4.2 Cr(Ⅵ)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4.4.3 反应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4.4.4 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4.4.5 溶液中共存物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4.4.6 LDHs/GO-OPM的解吸和再生第67-68页
        4.4.7 LDHs/GO-OPM去除Cr(Ⅵ)过程吸附动力学第68-69页
        4.4.8 LDHs/GO-OPM去除Cr(Ⅵ)过程吸附等温线第69-70页
        4.4.9 LDHs/GO-OPM去除Cr(Ⅵ)的作用机理第70-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5.1 结论第75-76页
    5.2 建议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氨氧化古菌(Nitrosopumilus maritimus XMU1)的碳代谢和氨代谢机制研究
下一篇:奥纳达希瓦氏菌重组表达偶氮还原酶及mtrA基因敲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