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4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机载计算机需求分析 | 第16-23页 |
2.1 机载计算机通用需求分析 | 第16-18页 |
2.2 机载计算机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18-22页 |
2.3 机载计算机的功能性能需求表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机载计算机方案设计 | 第23-29页 |
3.1 机载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3.2 计算机板架构选择 | 第26-27页 |
3.3 计算机板处理器选型 | 第27页 |
3.4 计算机板操作系统选型 | 第27页 |
3.5 课题的开发计划 | 第27-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机载计算机硬件选型、设计和实现 | 第29-52页 |
4.1 机载计算机组成原理 | 第29-30页 |
4.2 核心芯片选型 | 第30-38页 |
4.2.1 PowerPC系列P2020处理器 | 第30-36页 |
4.2.2 JM5400图形处理器 | 第36-38页 |
4.2.3 FPGA特点分析 | 第38页 |
4.3 硬件功能设计 | 第38-40页 |
4.3.1 计算机板工作原理设计 | 第38-39页 |
4.3.2 计算机板功能设计 | 第39页 |
4.3.3 电源板工作原理及功能设计 | 第39-40页 |
4.4 计算机板各功能电路设计 | 第40-48页 |
4.4.1 ARINIC429接口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4.4.2 开关量输入输出设计 | 第41-42页 |
4.4.3 直流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4.4.4 音频输出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4.4.5 复位设计分析 | 第44页 |
4.4.6 时钟驱动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4.7 计算机板电源管理 | 第45-47页 |
4.4.8 SDRAM存储器设计 | 第47页 |
4.4.9 其他元器件选型 | 第47-48页 |
4.5 信号完整性设计 | 第48-50页 |
4.5.1 信号完整性理论 | 第48页 |
4.5.2 EMC分析 | 第48-49页 |
4.5.3 电磁兼容设计措施 | 第49-50页 |
4.6 机载计算机的硬件实现 | 第50-51页 |
4.6.1 机载计算机的结构件设计和加工 | 第50页 |
4.6.2 计算机板的PCB板绘制及外委加工 | 第50-51页 |
4.6.3 计算机板的装配 | 第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机载计算机软件设计 | 第52-67页 |
5.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 | 第52-57页 |
5.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特性分析 | 第52页 |
5.1.2 VxWorks操作系统分析 | 第52-53页 |
5.1.3 Vxworks集成开发环境WindRiverWorkbench | 第53-54页 |
5.1.4 底层软件驱动包BSP分析 | 第54-55页 |
5.1.5 VxWorks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分析 | 第55-57页 |
5.2 计算机板模块的BSP的软件架构 | 第57-58页 |
5.2.1 计算机板BSP的软件功能设计 | 第57页 |
5.2.2 BSP的文件结构及功能 | 第57-58页 |
5.2.3 地址空间划分与映射 | 第58页 |
5.3 计算机板BSP的移植 | 第58-66页 |
5.3.1 config.h文件的修改 | 第59-60页 |
5.3.2 MakeFile文件的修改 | 第60页 |
5.3.3 mot85xxPci.h文件修改 | 第60-61页 |
5.3.4 romInit.s文件修改 | 第61页 |
5.3.5 sysLib.c修改 | 第61-62页 |
5.3.6 SDRAM配置 | 第62-63页 |
5.3.7 FLASH配置 | 第63页 |
5.3.8 PCI-E总线配置 | 第63页 |
5.3.9 以太网接口配置 | 第63-64页 |
5.3.10 串口配置 | 第64-65页 |
5.3.11 JM5400图形芯片接口初始化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机载计算机的调试与测试 | 第67-83页 |
6.1 硬件调试 | 第67-73页 |
6.1.1 电源板调试 | 第67-68页 |
6.1.2 计算机板电源调试 | 第68-69页 |
6.1.3 计算机板时钟电路调试 | 第69-70页 |
6.1.4 计算机板CPU调试 | 第70-71页 |
6.1.5 计算机板SDRAM接口电路的调试 | 第71页 |
6.1.6 FLASH接口电路的调试 | 第71-72页 |
6.1.7 PCI-E总线接口的调试 | 第72-73页 |
6.2 软件调试 | 第73-74页 |
6.2.1 操作系统内核初始化 | 第73页 |
6.2.2 以太网接口调试 | 第73页 |
6.2.3 显示输出调试 | 第73-74页 |
6.3 计算机板其他功能调试 | 第74-81页 |
6.3.1 ARINIC429收发功能 | 第74-76页 |
6.3.2 开关量输入输出测试 | 第76-77页 |
6.3.3 直流模拟量输入测试 | 第77-78页 |
6.3.4 音频输出 | 第78-81页 |
6.4 综合测试 | 第81-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