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化系统理论论文

使用单摄像机的人机交互系统

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目录第10-12页
插图目录第12-14页
表格目录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5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介绍第15-21页
        1.2.1 人机交互第15-16页
        1.2.2 视觉识别系统第16-18页
        1.2.3 背景去除技术第18-20页
        1.2.4 动作识别技术第20-21页
    1.3 本文的贡献及主要工作第21-23页
        1.3.1 主要贡献第21-22页
        1.3.2 主要工作第22-23页
第二章 图像背景去除技术第23-32页
    2.1 背景去除的作用第23页
    2.2 背景去除的基本方法第23-26页
        2.2.1 背景差分第23-24页
        2.2.2 混合高斯模型第24-26页
    2.3 两层背景去除法第26-31页
        2.3.1 基于色度的去除第26-28页
        2.3.2 基于梯度的去除第28-31页
        2.3.3 实验结果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图像中的人体信息参数化第32-38页
    3.1 人体动作的表示方法第32-34页
        3.1.1 运动学模型第32-33页
        3.1.2 形状模型第33页
        3.1.3 图像描述符第33-34页
    3.2 星形模型第34-36页
        3.2.1 星形模型的构造方法第34-36页
        3.2.2 具体范例第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人体动作识别算法第38-44页
    4.1 动作识别的常用方法第38页
        4.1.1 基于样本的识别第38页
        4.1.2 基于学习的识别第38页
    4.2 星形距离第38-40页
    4.3 支持向量机第40-42页
        4.3.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第40-41页
        4.3.2 特征空间的选择第41-42页
        4.3.3 训练分类器第42页
    4.4 姿势特征串匹配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交互系统实现第44-49页
    5.1 系统功能模块第44-45页
    5.2 系统核心算法第45-47页
        5.2.1 背景去除算法第45页
        5.2.2 图像参数化算法第45-46页
        5.2.3 动作识别算法第46-47页
    5.3 交互系统扩展第47-48页
        5.3.1 识别对象的通用性第47页
        5.3.2 多摄像机扩展第47-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9-61页
    6.1 实验数据第49页
    6.2 实验结果第49-55页
        6.2.1 背景去除实验结果第49页
        6.2.2 图像参数化实验结果第49页
        6.2.3 星形距离匹配结果第49-52页
        6.2.4 支持向量机识别结果第52-54页
        6.2.5 运行时间结果第54-55页
        6.2.6 测试识别结果第55页
        6.2.7 输出控制第55页
    6.3 结果比较第55-57页
    6.4 分析与讨论第57页
    6.5 扩展性实验第57-60页
        6.5.1 通用性实验第57-58页
        6.5.2 多摄像机实验第58-60页
    6.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7.1 本文工作第61页
    7.2 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行程纳米压印光刻机的电控系统设计
下一篇: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