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质对黑碳吸附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黑碳的概况 | 第12-16页 |
1.2.1 黑碳的定义 | 第12页 |
1.2.2 黑碳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2.3 黑碳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1.2.4 黑碳的来源与分布 | 第13-14页 |
1.2.5 黑碳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第14-16页 |
1.3 溶解性有机质 | 第16-22页 |
1.3.1 溶解性有机质的定义 | 第16页 |
1.3.2 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和含量 | 第16-17页 |
1.3.3 DOM的组成与分类 | 第17-18页 |
1.3.4 DOM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机理 | 第18-19页 |
1.3.5 DOM与重金属的结合行为 | 第19-20页 |
1.3.6 DOM对土壤吸附污染物的影响 | 第20-22页 |
1.4 吸附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1.4.1 吸附等温线 | 第22-23页 |
1.4.2 吸附模型 | 第23-25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5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1.5.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模型DOM分子对黑碳吸附农药的影响 | 第27-3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2.3.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吸附剂的表征 | 第29-30页 |
2.3.3 吸附实验 | 第30-31页 |
2.3.4 DOM和敌稗的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3.5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4.1 BC和RC的表征 | 第32页 |
2.4.2 模型DOM在BC和RC上的预载吸附 | 第32-34页 |
2.4.3 DOM影响下碳对敌稗的吸附降低 | 第34-35页 |
2.4.4 DOM分子尺寸对敌稗吸附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5 模型DOM预载对敌稗吸附的影响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环境天然DOM对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 | 第39-50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3.2.1 试剂 | 第39-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40-43页 |
3.3.1 BC的制备 | 第41页 |
3.3.2 天然DOM的提取 | 第41页 |
3.3.3 天然DOM的分级 | 第41页 |
3.3.4 天然DOM在BC上的负载 | 第41-42页 |
3.3.5 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3.3.6 萘和菲的分析方法 | 第43页 |
3.3.7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3.4.1 BC和负载后的BC的表征 | 第43-45页 |
3.4.2 天然DOM不同负载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3 不同分子量天然DOM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4 天然DOM-金属离子的联合影响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4.1 结论 | 第50-51页 |
4.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