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0.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关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1.1 凯恩斯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15-17页 |
1.1.1 凯恩斯关于财政政策的主张 | 第15-16页 |
1.1.2 凯恩斯关于金融政策的主张 | 第16页 |
1.1.3 凯恩斯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论 | 第16-17页 |
1.2 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17-19页 |
1.2.1 50年代的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第17页 |
1.2.2 60年代的"新经济学" | 第17-18页 |
1.2.3 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论 | 第18-19页 |
1.3 货币主义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19-22页 |
1.3.1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的批判 | 第19-20页 |
1.3.2 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 第20-21页 |
1.3.3 货币主义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论 | 第21-22页 |
1.4 供给学派派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22-24页 |
1.4.1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 第22-23页 |
1.4.2 供给学派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论 | 第23-24页 |
1.5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24-26页 |
1.5.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 第24-25页 |
1.5.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25-26页 |
1.6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26-28页 |
1.6.1 新凯恩斯主义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 第26-27页 |
1.6.2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 | 第27-28页 |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差异性分析 | 第28-32页 |
2.1 政策调控主体的差异性 | 第28页 |
2.2 政策功能的差异性 | 第28-29页 |
2.3 调控方式的差异性 | 第29页 |
2.4 政策时滞的差异性 | 第29-30页 |
2.5 政策面临约束的差异性 | 第30-31页 |
2.6 政策调控灵活度的差异性 | 第31页 |
2.7 政策调控工具的差异性 | 第31-32页 |
3 IS-LM模型框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分析 | 第32-40页 |
3.1 IS-LM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 第32-33页 |
3.2 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 第33-40页 |
3.2.1 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2 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 第36-40页 |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分类 | 第40-45页 |
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分类 | 第40-41页 |
4.1.1 从总量上划分 | 第40-41页 |
4.1.2 从内容上划分 | 第41页 |
4.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方式在总量上的具体分析 | 第41-45页 |
4.2.1 强劲型的政策组合 | 第41-43页 |
4.2.2 温和型的政策组合 | 第43-44页 |
4.2.3 稳定型的政策组合 | 第44-45页 |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历史回顾 | 第45-50页 |
5.1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 | 第45-46页 |
5.2 第二阶段:1993年至1996年 | 第46页 |
5.3 第三阶段:1997年至2002年 | 第46-47页 |
5.4 第四阶段:2003年至2007年 | 第47页 |
5.5 第五阶段:2008年至今 | 第47-48页 |
5.6 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使用的实践总结 | 第48-50页 |
6 提高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果的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6.1 保持货币主管部门的适度独立性 | 第50-51页 |
6.2 加强财政主管部门与货币主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 第51页 |
6.3 灵活地运用财税政策 | 第51-52页 |
6.4 在结构的调整中应使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 第52页 |
6.5 增加"松紧"类型政策组合的使用 | 第52-53页 |
6.6 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分工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