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

“扶阳派”与“滋阴派”理论基础分析与学术思想的对比

提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部分 扶阳学派第9-26页
    1 扶阳学派概述第9-11页
        1.1 扶阳学派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第9-10页
        1.2 扶阳学派鼻祖郑钦安及其著作第10-11页
    2 扶阳学派辨证论治要点第11-26页
        2.1 扶阳学派的阴阳观第11-17页
        2.2 扶阳学派组方用药规律第17-26页
第二部分 滋阴学派第26-54页
    1 滋阴学派概述第26-30页
        1.1 滋阴派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第27-30页
    2. 朱丹溪学术理论与经验应用的研究概况第30-33页
        2.1 “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的发挥和应用第30-32页
        2.2 滋阴法的临床应用第32-33页
    3 滋阴派“重视脾胃,依胃养阴”第33-37页
    4. 扶阳学派与朱丹溪的滋阴学派区别第37-52页
        4.1 学术背景不同第37-40页
        4.2 理论基础不同第40-42页
        4.3 用药原则不同第42-46页
        4.4 适用人群不同第46-48页
        4.5 对后世的影响不同第48-50页
        4.6 对后世养生、饮食的影响不同第50-52页
    5 小结第52-54页
        5.1 滋阴派第52页
        5.2 扶阳派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农村地区教育收益实证研究--以龙口市为例
下一篇: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信息不对称对股票交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