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保险诈骗罪的未遂形态 | 第10-21页 |
1.1 保险诈骗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之争 | 第10-12页 |
1.1.1 学界观点 | 第10页 |
1.1.2 本文观点 | 第10-12页 |
1.2 保险诈骗罪未遂的认定条件 | 第12-21页 |
1.2.1 保险诈骗罪着手的认定 | 第12-17页 |
1.2.2 未得逞的认定 | 第17-20页 |
1.2.3 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第20-21页 |
第2章 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形态 | 第21-30页 |
2.1 投保人等与鉴定人等勾结骗取保险金的认定 | 第21-25页 |
2.1.1 对刑法第 198 条第 4 款的理解和适用 | 第21-24页 |
2.1.2 投保人等与鉴定人等勾结骗取保险金行为定性 | 第24-25页 |
2.2 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行为的认定 | 第25-30页 |
2.2.1 对学界诸观点的评析 | 第25-29页 |
2.2.2 本文观点 | 第29-30页 |
第3章 保险诈骗罪的罪数形态 | 第30-39页 |
3.1 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分析 | 第30-32页 |
3.1.1 行为标准说 | 第30-31页 |
3.1.2 意思标准说 | 第31页 |
3.1.3 结果标准说 | 第31-32页 |
3.1.4 构成要件标准说 | 第32页 |
3.2 保险诈骗罪的牵连犯问题 | 第32-39页 |
3.2.1 牵连关系的认定及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 第33-35页 |
3.2.2 自然人保险诈骗的牵连犯问题 | 第35-37页 |
3.2.3 单位保险诈骗的牵连犯问题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