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构成要件 | 第11-23页 |
1.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客体 | 第11-14页 |
1.1.1 本罪的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 | 第11-12页 |
1.1.2 本罪的犯罪对象 | 第12-14页 |
1.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客观方面 | 第14-18页 |
1.2.1 关于“乞讨行为”的理解 | 第14-16页 |
1.2.2 关于“暴力、胁迫手段”的理解 | 第16-17页 |
1.2.3 关于“组织”的理解 | 第17-18页 |
1.3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体 | 第18-20页 |
1.3.1 监护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 第18-20页 |
1.3.2 本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 | 第20页 |
1.4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观方面 | 第20-23页 |
1.4.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罪过形式 | 第20-21页 |
1.4.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犯罪目的和动机 | 第21-23页 |
第2章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司法认定 | 第23-31页 |
2.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非罪的界定 | 第23-24页 |
2.1.1 从犯罪构成要件衡量是否构成该罪 | 第23页 |
2.1.2 注意区分该罪与一般违法情形的界限 | 第23-24页 |
2.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其他关联罪的界限 | 第24-28页 |
2.2.1 本罪与故意伤害罪 | 第24-25页 |
2.2.2 本罪与非法拘禁罪 | 第25-26页 |
2.2.3 本罪与拐骗儿童罪 | 第26-27页 |
2.2.4 本罪与虐待罪 | 第27页 |
2.2.5 本罪与收买被拐卖儿童罪 | 第27-28页 |
2.3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特殊形态 | 第28-31页 |
2.3.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既遂形态 | 第28-29页 |
2.3.2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共犯问题 | 第29-31页 |
第3章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立法完善 | 第31-35页 |
3.1 域外组织乞讨罪的立法规定及借鉴 | 第31-32页 |
3.1.1 国外组织乞讨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借鉴 | 第31-32页 |
3.1.2 港澳地区组织乞讨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借鉴 | 第32页 |
3.2 完善我国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建议 | 第32-35页 |
3.2.1 犯罪对象方面 | 第32-33页 |
3.2.2 犯罪手段方面 | 第33-34页 |
3.2.3 增设常业乞讨罪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