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股权安排的湖南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两权分离理论 | 第13-14页 |
1.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页 |
1.2.3 股权结构理论 | 第14-15页 |
1.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主要内容和研究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黑金时代公司的治理环境分析 | 第18-29页 |
2.1 黑金时代公司的经营环境 | 第18-22页 |
2.1.1 公司经营环境的PEST分析 | 第18-20页 |
2.1.2 我国煤炭行业及市场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2.2 黑金时代公司的治理环境 | 第22-29页 |
2.2.1 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适用比较 | 第22-23页 |
2.2.2 黑金时代公司的治理现状评价 | 第23-26页 |
2.2.3 黑金时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 第26-27页 |
2.2.4 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第3章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 第29-46页 |
3.1 股权安排对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影响 | 第29-35页 |
3.1.1 黑金时代公司股权安排的内生性 | 第29-30页 |
3.1.2 大股东价值取向与公司股权安排 | 第30-32页 |
3.1.3 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结构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4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博弈 | 第34-35页 |
3.2 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的战略性目标 | 第35-37页 |
3.2.1 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第35-36页 |
3.2.2 黑金时代公司的治理边界 | 第36页 |
3.2.3 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的目标定位 | 第36-37页 |
3.3 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的构建原则 | 第37-41页 |
3.3.1 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 第37-38页 |
3.3.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化原则 | 第38-41页 |
3.3.3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适用性 | 第41页 |
3.4 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的优化途径 | 第41-46页 |
3.4.1 黑金时代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3.4.2 构建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 第43-46页 |
第4章 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措施和实施保障 | 第46-50页 |
4.1 构建共同治理模式的前提条件 | 第46-47页 |
4.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现途径 | 第47页 |
4.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 第47-50页 |
4.3.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施程序 | 第47-48页 |
4.3.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保障措施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附录B 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