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主题--以唐宋诗文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8-9页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页
    二、 研究现状第8页
    三、 研究方法第8-9页
第二章 爱国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9-19页
    第一节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爱国主义第9-10页
        一、 以民族为中心的爱国思想第9-10页
        二、 家国同构、忠君思想第10页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第10-12页
        一、 关心人民疾苦第10-11页
        二、 热爱祖国山河第11页
        三、 传承人民智慧第11-12页
    第三节 唐宋诗文对学生爱国主义影响的问卷调查第12-15页
        一、 调查内容及范围第12页
        二、 调查目的第12页
        三、 调查方法第12-13页
        四、 调查结果第13-15页
    第四节 中学语文中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现状第15-19页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第15-17页
        二、 原因第17页
        三、 重要性第17-19页
第三章 初中教材中的唐宋诗文与爱国主义第19-27页
    第一节 初中教材关于古诗文的课标与爱国主义教育第19页
    第二节 初中教材中爱国主义思想下的唐宋诗文第19-27页
        一、 唐宋诗文的统计第20-21页
        二、 唐宋诗文的爱国主义的体现第21-27页
第四章 唐诗文与宋诗文爱国的不同之处第27-36页
    第一节 文体不同第27-28页
        一、 唐时期的文体第27-28页
        二、 宋时期的文体第28页
    第二节 内涵不同第28-31页
        一、 盛唐和中晚唐第28-30页
        二、 北宋和南宋第30-31页
    第三节 风格不同第31-33页
        一、 唐诗风格第31-33页
        二、 宋词风格第33页
    第四节 不同的原因第33-36页
        一、 历史时代背景第34-35页
        二、 个人原因第35-36页
第五章 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唐宋诗文教学中的挖掘及模式探索第36-52页
    第一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传递爱国主义的效果分析第36-38页
        一、 字字落实、细枝末节第36-37页
        二、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第37-38页
    第二节 对唐宋诗文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初探第38-52页
        一、 反复诵读,吟咏体味第38-39页
        二、 抓住意象,融情入境第39-41页
        三、 巧用故事,激起兴趣第41-42页
        四、 放飞想象,以写感悟第42-44页
        五、 运用设备,创造氛围第44-45页
        六、 融进文本,置身其中第45-48页
        七、 质疑讨论,以促生成第48-50页
        八、 迁移拓展,对比归纳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A:北师大版古诗文目录第55-57页
附录B:人教版古诗文目录第57-59页
附录C:苏教版古诗文目录第59-61页
附录D:唐宋诗文对学生爱国主义影响的调查问卷第6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O2气凝胶的常压制备及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
下一篇:和平解放以来教育援藏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