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国防军事管理法令论文

中国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8-12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页
        1、研究的目的第9页
        2、研究的意义第9页
    (三) 研究综述第9-11页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1-12页
第一章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内涵及现状第12-21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本质属性第12-15页
        一、研究的相关概念第12-13页
        二、动员对象第13-14页
        三、主要特征第14-15页
    第二节 国防卫生动员的现状第15-21页
        一、国防卫生动员的法规建设第15-16页
        二、国防卫生动员的机构建设第16-17页
        三、现行体制下国防卫生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第17-21页
第二章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必要性第21-32页
    第一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军队完成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第22-24页
        一、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完成我军使命任务的需要第22-23页
        二、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应对我国周边形势的安全需要第23页
        三、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军队卫勤编制体制改革的需要第23-24页
    第二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现实需要第24-29页
        一、处置突发事件的现实需要第24-25页
        二、完成安保任务的现实需要第25-26页
        三、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现实需要第26-27页
        四、完成国际义务的现实需要第27-29页
    第三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第29-30页
    第四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精确动员的前提条件第30-31页
    第五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是完善军事法规的必然要求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可行性第32-46页
    第一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依据充分第32-37页
        一、充分的法律依据第32-33页
        二、充分的理论根据第33-37页
    第二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基础良好第37-46页
        一、良好的组织基础第37-38页
        二、坚实的实践基础第38-39页
        三、雄厚的经济基础第39-43页
        四、良好的群众基础第43-44页
        五、丰富的经验基础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阻力分析第46-50页
    第一节 法外制约因素第46-48页
        一、议案提出的主体和立项审批第46页
        二、国防卫生动员的法律定位不明确第46-47页
        三、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主体不明确第47页
        四、国民卫生动员的上位法滞后第47-48页
        五、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素养不够第48页
    第二节 法内制约因素第48-50页
        一、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内容的界定第48页
        二、与相关动员的关系定位第48-49页
        三、卫生动员功能认定第49页
        四、动员法规的执行力第49-50页
第五章 国外卫生动员立法的经验及启示第50-56页
    第一节 主要国家的卫生动员法律第50-53页
    第二节 国外卫生动员法对我国的启示第53-56页
第六章 中国国防卫生动员立法的对策思考第56-64页
    第一节 中国国防卫生动员立法应遵行的原则第56-59页
        一、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权限立法第57页
        二、坚持平时和战时卫生动员相统一第57页
        三、走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的原则第57页
        四、立足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第57-58页
        五、准确定位第58页
        六、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第58-59页
        七、与时俱进第59页
    第二节 国防卫生动员的基本方式与立法设想第59-61页
        一、国防卫生动员的常见方式第59-60页
        二、国防卫生动员法的基本内容构想第60-61页
    第三节 解决好编制体制和人员编配问题第61-62页
        一、解决好机构和人员的编制问题第61页
        二、解决好多个部门重复编制卫生人员的问题第61-62页
    第四节 国防卫生动员立法过程中的几对关系第62-64页
        —、统筹平战卫生动员,确保动员快速高效第62页
        二、界定卫生动员比例,确保满足群众救治第62页
        三、发挥政治动员优势,确保心理卫生动员第62-63页
        四、密切交通运输动员,确保卫生动员输送第63页
        五、加强动员部门协调,确保卫生动员同步第63-64页
结论和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
下一篇:共同体建构的困境--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的政治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