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一、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概述 | 第15-19页 |
(一) 知识产权质押界定 | 第15-16页 |
(二)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含义及性质 | 第16-18页 |
(三)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的价值 | 第18-19页 |
二、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效力 | 第19-23页 |
(一) 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之争 | 第19-20页 |
(二)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效力的内容 | 第20-22页 |
(三)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效力的空间范围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第23-36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现行立法规定 | 第23-27页 |
(一)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 | 第23-26页 |
(二) 专利权质押登记实务操作程序 | 第26页 |
(三) 其他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立法规定 | 第26-27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情况 | 第27-30页 |
(一) 2010-2012 年专利权质押登记基本情况 | 第28页 |
(二) 2011-2012 年著作权质押登记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三) 商标权质押登记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四) 登记呈现的特点 | 第30页 |
三、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一) 质押登记程序设置有不合理之处 | 第31-32页 |
(二) 质押登记制度存在风险 | 第32-34页 |
(三) 质押登记公示形式存在瓶颈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域外知识产权质押公示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36-42页 |
一、 大陆法系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 | 第36-38页 |
(一) 德国 | 第36-37页 |
(二) 法国 | 第37-38页 |
二、 英美法系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 | 第38-40页 |
(一) 美国 | 第38-39页 |
(二) 加拿大 | 第39-40页 |
三、 比较借鉴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的对策 | 第42-49页 |
一、 健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的立法 | 第42-44页 |
(一) 完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 | 第42页 |
(二) 确立登记单方申请主义 | 第42-43页 |
(三) 加强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 | 第43-44页 |
(四)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公示系统 | 第44页 |
二、 降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风险 | 第44-49页 |
(一) 强化出质人的审查,增进质押双方的了解 | 第44页 |
(二) 推广出质人承诺机制,有效降低质押风险 | 第44-45页 |
(三) 构建知识产权许可登记制度 | 第45-46页 |
(四)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后的其他相关制度 | 第46-47页 |
(五) 建立信用与风险评估制度,提高质权实现效率 | 第47页 |
(六) 逐步统一国内动产质押登记规则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