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生成与分布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城市交通生成与分布模型 | 第11-24页 |
2.1 交通的生成与吸引 | 第11-16页 |
2.1.1 影响交通量产生的因素 | 第11-12页 |
2.1.2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 第12-14页 |
2.1.3 发生、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 第14-16页 |
2.2 交通分布 | 第16-24页 |
2.2.1 增长率法 | 第17-19页 |
2.2.2 重力模型法 | 第19-21页 |
2.2.3 机会模型法 | 第21-22页 |
2.2.4 各种方法的特性比较 | 第22-23页 |
2.2.5 对于缺失数据的特殊处理 | 第23-24页 |
3 交通生成与分布模型的应用 | 第24-39页 |
3.1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实例的应用背景 | 第24-25页 |
3.2 北京市朝阳区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 第25-31页 |
3.2.1 日均出行总量分析 | 第27-28页 |
3.2.2 朝阳区与周边区域的OD表 | 第28-31页 |
3.3 交通分布预测 | 第31-37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3.2 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3.3.3 基于重力模型的交通分布预测 | 第33-37页 |
3.3.3.1 预测OD表 | 第34-35页 |
3.3.3.2 迭代计算 | 第35页 |
3.3.3.3 交通分布量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4 结论及参考建议 | 第37-39页 |
3.4.1 结论 | 第37-38页 |
3.4.2 参考建议 | 第38-39页 |
4 基于人口普查的居民出行调查建议 | 第39-47页 |
4.1 居民出行调查表 | 第40-41页 |
4.2 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 | 第41-43页 |
4.2.1 调查时间 | 第41-42页 |
4.2.2 调查与抽样方法 | 第42-43页 |
4.3 选择与培训调查人员 | 第43页 |
4.3.1 选择调查人员 | 第43页 |
4.3.2 培训调查人员 | 第43页 |
4.4 调查分析 | 第43-47页 |
4.4.1 出行方式 | 第43-44页 |
4.4.2 出行时间 | 第44-45页 |
4.4.3 平均出行次数 | 第45页 |
4.4.4 出行距离 | 第45页 |
4.4.5 公共交通利用情况 | 第45-46页 |
4.4.6 出行的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47页 |
5.2 进一步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