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态农业”管理创新研究--以泰顺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7-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2 研究样本 | 第9-10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互联网+” | 第16页 |
2.1.2 生态农业 | 第16-18页 |
2.1.3 互联网+生态农业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网络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2.2.3“互联网+生态农业” | 第21-23页 |
3“互联网+生态农业”对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 第23-32页 |
3.1 生态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 | 第23-27页 |
3.1.1 智能化实现的几个关键概念 | 第23-26页 |
3.1.2 生态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 第26-27页 |
3.2 生态农业生产评估的信息化(大数据评估) | 第27-29页 |
3.2.1 生态农业灾害预警 | 第27-28页 |
3.2.2 耕地质量监测 | 第28页 |
3.2.3 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 | 第28页 |
3.2.4 生态农产品市场波动预测 | 第28页 |
3.2.5 生态农业生产经营科学决策 | 第28-29页 |
3.3 生态农业销售市场的网络化 | 第29-32页 |
4 泰顺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4.1 泰顺县“互联网+生态农业”管理现状 | 第32-34页 |
4.2“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 第34-37页 |
4.2.1 顶层设计和规划不尽完善 | 第35-36页 |
4.2.2 农村互联网基础不尽完备 | 第36页 |
4.2.3 生态农业智能产业化种植程度低 | 第36页 |
4.2.4 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 第36-37页 |
4.3 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4.3.1 政府顶层设计滞后 | 第37-38页 |
4.3.2 农村网络普及不到位劳动力缺乏 | 第38-39页 |
4.3.3 山地制约及智慧种植成本过高 | 第39页 |
4.3.4 农产品保鲜技术落后 | 第39-40页 |
5 泰顺县“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调整 | 第40-43页 |
5.1 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规划 | 第40页 |
5.2 夯实基础设施,抓好管网建设 | 第40-41页 |
5.3 做好宣传造势,搭平台促发展 | 第41-43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