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结构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3-21页
    第一节 有关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国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二、国内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文献综述第16-18页
        三、文献评述第18页
    第二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第18-21页
        一、国外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第18-19页
        二、国内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第19-20页
        三、文献评述第20-21页
第三章 影子银行的界定及成因第21-27页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定义第21页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界定第21-22页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及界定第22-24页
        一、界定第22-23页
        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第23-24页
    第四节 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第24页
    第五节 影子银行的成因第24-27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及非对称性影响第27-33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27-30页
    第二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第30-33页
        一、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第30-31页
        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信道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第31-32页
        三、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的影响分析第32-33页
第五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第33-40页
    第一节 IS—LM模型第33页
    第二节 CC—LM模型第33-34页
    第三节 引入影子银行修正的CC—LM模型第34-35页
    第四节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CC—LM模型的图解法分析第35-39页
        一、不考虑影子银行因素时的一般均衡分析第35-37页
        二、考虑影子银行因素时的一般均衡分析第37-39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六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分析第40-52页
    第一节 实证模型选择第40-42页
    第二节 实证分析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2-46页
        一、模型主要变量选择第42-43页
        二、其余模型变量的选择及数据测算第43-44页
        三、数据来源第44页
        四、数据检验第44-46页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6-51页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下产出的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第46-48页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产出的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第48-50页
        三、影子银行对产出的贡献度分析第50-5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2-55页
    第一节 加速推进以利率为主的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效率第52-53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制定上采取相机抉择策略第53-54页
    第三节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及其信息披露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众情感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