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导航下行信号异变检测与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新体制导航信号异变检测与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新体制导航信号调制方式与特性分析 | 第15-35页 |
2.1 基本目标 | 第15页 |
2.2 导航信号调制体制分析 | 第15-25页 |
2.2.1 BOC调制 | 第16-19页 |
2.2.2 MBOC信号 | 第19-20页 |
2.2.3 AltBOC信号 | 第20-25页 |
2.3 新体制导航信号的接收 | 第25-33页 |
2.3.1 导航信号的捕获 | 第25-28页 |
2.3.2 导航信号的跟踪 | 第28-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新体制导航信号二阶模型异变研究 | 第35-54页 |
3.1 数字异变(TMA) | 第36-42页 |
3.2 模拟异变(TMB) | 第42-50页 |
3.3 数模混合异变(TMC)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新体制导航信号异变检测指标的研究 | 第54-72页 |
4.1 相关域指标计算 | 第54-58页 |
4.1.1 捕获相关峰 | 第54-55页 |
4.1.2 T-offset | 第55-57页 |
4.1.3 相关损失 | 第57-58页 |
4.2 时、频域指标计算 | 第58-65页 |
4.2.1 功率谱失真 | 第59-60页 |
4.2.2 码相位分析 | 第60-62页 |
4.2.3 载波相位分析 | 第62-64页 |
4.2.4 眼图分析 | 第64-65页 |
4.3 调制域指标计算 | 第65-67页 |
4.3.1 星座图 | 第65-66页 |
4.3.2 EVM计算 | 第66-67页 |
4.4 恒包络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4.4.1 有效导航信号功率比例计算 | 第67-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新体制导航信号二阶异变检测 | 第72-88页 |
5.1 二阶异变时、频域指标体系检测分析 | 第74-76页 |
5.1.1 接收端频谱检测 | 第74-75页 |
5.1.2 接收端载波相位 | 第75-76页 |
5.1.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6页 |
5.2 二阶异变相关域特性检测 | 第76-83页 |
5.2.1 相关损失 | 第76-79页 |
5.2.2 信号分量功率配比 | 第79-80页 |
5.2.3 星座图检测 | 第80-83页 |
5.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3页 |
5.3 二阶异变对测距性能影响 | 第83-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总结 | 第88页 |
6.2 展望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