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某车辆蓄压器可靠性及螺纹联接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6页
        1.2.1 可靠性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2 FMECA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1.2.3 随机有限元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5页
        1.2.4 螺纹联接研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蓄压器的可靠性分析第19-41页
    2.1 蓄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9页
        2.1.1 蓄压器的结构第19页
        2.1.2 蓄压器的工作原理第19页
    2.2 蓄压器的故障分析第19-30页
        2.2.1 故障分类第19-20页
        2.2.2 蓄压器的故障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第20-28页
        2.2.3 蓄压器的故障树分析第28-30页
    2.3 蓄压器的可靠性第30-37页
        2.3.1 可靠性的概念第30-31页
        2.3.2 随机交、并运算第31-34页
        2.3.3 失效相关与失效相关系数第34-36页
        2.3.4 蓄压器失效相关下的可靠度的计算第36-37页
    2.4 针对主要故障提出的设计改进第37-40页
        2.4.1 阀体与缸筒联接的设计改进第37-38页
        2.4.2 密封部位的设计改进第38页
        2.4.3 缸筒焊接设计的改进第38页
        2.4.4 增加安全溢流阀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蓄压器工况模拟与耐压试验第41-51页
    3.1 蓄压器实体模型的建立第41页
    3.2 蓄压器的工况模拟第41-46页
        3.2.1 工况的介绍第41-42页
        3.2.2 工况的模拟第42-46页
    3.3 蓄压器的耐压试验第46-49页
        3.3.1 破坏性耐压试验第46-47页
        3.3.2 螺纹应力、应变试验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缸筒弹塑性变形分析及随机有限元可靠性分析第51-71页
    4.1 缸筒的弹塑性形变分析第51-56页
        4.1.1 弹塑性分析理论第51页
        4.1.2 弹塑性问题考虑的重要因素第51-52页
        4.1.3 弹塑性分析计算第52-53页
        4.1.4 蓄压器缸筒的弹塑性仿真分析第53-56页
    4.2 Monte Carlo模拟法与响应面法第56-58页
        4.2.1 Monte Carlo模拟法第56-57页
        4.2.2 响应面法第57-58页
    4.3 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与响应面随机有限元法第58-64页
        4.3.1 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第58-61页
        4.3.2 响应面随机有限元法第61-64页
    4.4 改进后蓄压器缸筒随机有限元分析第64-69页
        4.4.1 确定性有限元分析第64-65页
        4.4.2 蓄压器缸筒的可靠性分析文件第65-67页
        4.4.3 蓄压器缸筒的拟合响应面的建立第67-68页
        4.4.4 基于响应面法蓄压器缸筒的静可靠性大量模拟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内外螺纹联接的弹塑性理论研究第71-80页
    5.1 螺纹概述第71-72页
    5.2 内外螺纹联接强度的弹塑性理论基础第72-75页
        5.2.1 内外螺纹的受力第73-74页
        5.2.2 螺纹扣牙的力矩第74-75页
    5.3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75-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利用有限元法解决内外螺纹联接问题第80-98页
    6.1 利用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法解决内外螺纹的联接问题第80-84页
        6.1.1 关于接触表面的四点假定第80页
        6.1.2 接触面条件第80-82页
        6.1.3 处理接触问题的三种泛函数方法第82-84页
    6.2 应用到的技术模块分析第84-85页
        6.2.1 ANSYS接触模块第84-85页
        6.2.2 面面接触单元第85页
    6.3 接触单元关键字第85-88页
        6.3.1 接触刚度的确定第86-87页
        6.3.2 调整初始接触条件第87页
        6.3.3 选择检查是否接触的位置第87-88页
    6.4 内外螺纹联接的有限元分析第88-97页
        6.4.1 内外螺纹联接模型的建立第88-89页
        6.4.2 二维平面模型的分析第89-93页
        6.4.3 三维模型的分析及比较第93-97页
    6.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7.1 总结第98-99页
    7.2 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第106-107页
附表B1第107-108页
附表B2第108-109页
附表B3第109-111页
附表B4第111-112页
附表B5第112-113页
附表B6第113-114页
附表B7第114-115页
附表B8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动力汽车废气能量回收系统控制器设计及研究
下一篇:货车鼓式制动器内壁温度反演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