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2-13页
前言第13-18页
    1 立题依据第13-14页
    2 处方组成、药物成分分析第14-18页
        2.1 处方组成第14页
        2.2 处方药物成分性质第14-18页
第一章 黄地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第18-32页
    1 仪器与试药第18页
        1.1 仪器第18页
        1.2 试药第18页
    2 药材提取工艺研究第18-28页
        2.1 醇提工艺优选第18-22页
        2.2 水提工艺优选第22-28页
    3. 黄地安消胶囊的制备工艺第28-30页
        3.1 制法第28-29页
        3.2 制备工艺总流程图第29-30页
    4.讨论第30-32页
第二章 黄地安消胶囊质量控制研究第32-49页
    1 实验药材来源第32页
    2 仪器与试药第32-34页
        2.1 仪器第32-33页
        2.2 试药第33-34页
    第一节 黄地安消胶囊的薄层鉴别和通则检查第34-43页
        1. 方法与结果第34-38页
            1.1 薄层鉴别研究第34-38页
                1.1.1 黄连的薄层鉴别第34-35页
                1.1.2 葛根的薄层鉴别第35-36页
                1.1.3 麦冬薄层鉴别第36-37页
                1.1.4 枇杷叶薄层鉴别第37-38页
        2.制剂通则检查第38-41页
            2.1 性状第39页
            2.2 水分第39页
            2.3 装量差异第39-40页
            2.4 崩解时限第40页
            2.5 微生物限量检查第40-41页
        3.讨论第41-42页
            3.1 黄连的薄层鉴别研究第41页
            3.2 葛根和麦冬的薄层鉴别研究第41页
            3.3 枇杷叶的薄层鉴别研究第41-42页
            3.4 地黄的薄层鉴别研究第42页
        4.结论第42-43页
    第二节 黄地安消胶囊的含量测定研究第43-49页
        1.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第43-48页
            1.1 色谱条件第43页
            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43页
            1.5 系统适用性试验第43-44页
            1.6 线性考察试验第44-45页
            1.7 精密度试验第45-46页
            1.8 稳定性试验第46页
            1.9 重复性试验第46-47页
            1.10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7-48页
            1.11 样品含量测定第48页
        2. 讨论第48页
            2.1 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的选择第48页
            2.2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的选择第48页
        3. 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黄地安消胶囊一测多评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9-59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9-50页
        1.1 仪器第49页
        1.2 试药第49-50页
    2 含量测定第50-57页
        2.1 色谱条件第50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50页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第50-52页
        2.6 标准曲线与线性考察试验第52-53页
        2.7 精密度试验第53-54页
        2.8 稳定性试验第54-55页
        2.9 重复性实验第55页
        2.10 校正因子的计算第55页
        2.11 加样回收实验第55-56页
        2.12 含量测定第56-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全篇总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综述“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第64-73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个人简历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VVC分离株毒力因子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p38MAPK通路研究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