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13-15页 |
| 1 前言 | 第15-17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17-23页 |
| 2.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 2.2 实验药品、试剂及设备 | 第17-22页 |
| 2.3 试剂配制 | 第22-23页 |
| 3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 3.1 实验路线计划图 | 第23-24页 |
| 3.2 DM大鼠模型复制 | 第24页 |
| 3.3 给药方法 | 第24页 |
| 3.4 取材 | 第24-25页 |
|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 4.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25页 |
| 4.2 血糖的测量 | 第25页 |
| 4.3 血清氧化应激系统的测定 | 第25页 |
| 4.4 腹主动脉组织切片及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25-26页 |
| 4.5 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 | 第26-27页 |
| 4.6 RT-PCR法: | 第27-29页 |
| 4.7 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主动脉p-p38MAPK的表达 | 第29页 |
| 4.8 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构 | 第29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29-30页 |
| 6 结果 | 第30-41页 |
| 6.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30页 |
| 6.2 大鼠实验前后体重和血糖水平变化 | 第30-32页 |
| 6.3 对大鼠血清氧化应激系统部分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6.4 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第33-35页 |
| 6.5 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主动脉p-p38MAPK的表达 | 第35-36页 |
| 6.6 RT-PCR检测 | 第36-38页 |
| 6.7 腹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38-40页 |
| 6.8 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学变化 | 第40-41页 |
| 7 讨论 | 第41-52页 |
| 7.1 中医学对DM血管病变的认识 | 第41-44页 |
| 7.2 现代医学对DM血管病变的认识 | 第44-47页 |
| 7.3 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DM血管病变 | 第47-48页 |
| 7.4 丹蛭降糖胶囊立法及组方原理 | 第48-50页 |
| 7.5 对照药物(吡格列酮)选用依据 | 第50-51页 |
| 7.6 丹蛭降糖胶囊对DM模型大鼠血管保护机制探讨 | 第51-52页 |
| 8 结论 | 第52-53页 |
| 9 展望 | 第53-54页 |
| 10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 综述 益气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 | 第63-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