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2-24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相关研究之综述 | 第14-19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3. 研究综述简评 | 第18-19页 |
(三) 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9-21页 |
1.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预算 | 第19页 |
2. 法治、法治化与社会保障预算法治化 | 第19-20页 |
3. 社会保障事权、财力与支出责任 | 第20页 |
4.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预算支出 | 第20页 |
5.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 第20-21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五) 研究创新与局限 | 第22-24页 |
1. 研究创新 | 第22-23页 |
2. 研究局限 | 第23-24页 |
一、社会保障预算法治化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一) 社会保障权论 | 第24-25页 |
(二)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6页 |
(三) 财政联邦主义 | 第26-27页 |
(四) 公共预算原理 | 第27-28页 |
(五) 财政法定原则 | 第28-30页 |
二、社会保障预算法治化现状拔梳 | 第30-44页 |
(一) 社会保障预算模式考察 | 第30-33页 |
(二) 社会保障预算收支梳理 | 第33-38页 |
(三) 社会保障权责规范分析 | 第38-41页 |
(四)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变迁 | 第41-44页 |
三、社会保障预算法治化存在的偏差 | 第44-65页 |
(一) 社会保障预算法制缺失 | 第44-47页 |
1. 社会保障法制滞后 | 第44-45页 |
2. 预算法律制度缝隙 | 第45-47页 |
(二) 社会保障预算非全口径 | 第47-52页 |
1. 资金未全纳入预算 | 第48-50页 |
2. 预算呈现两板块性 | 第50-52页 |
(三) 社会保障预算收支失序 | 第52-60页 |
1 预算收入机制孱弱 | 第52-56页 |
2. 预算支出绩效较差 | 第56-60页 |
(四) 社会保障权责边界不清 | 第60-63页 |
1. 内部法律关系粗疏 | 第60-62页 |
2. 外部法律关系偏倚 | 第62-63页 |
(五)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繁乱 | 第63-65页 |
1. 转移支付目标模糊 | 第63页 |
2. 转移支付机制缺陷 | 第63-65页 |
四、社会保障预算法治化的理性回归 | 第65-81页 |
(一) 社会保障预算法制拓补 | 第65-67页 |
1. 社会保障法制完善 | 第65-66页 |
2. 预算法律制度健全 | 第66-67页 |
(二) 社会保障预算的全口径 | 第67-70页 |
1. 预算模式国际比较 | 第67-68页 |
2. 全口径之中国方案 | 第68-70页 |
(三) 社会保障预算收支修正 | 第70-75页 |
1. 预算收入机制变革 | 第70-73页 |
2. 预算支出绩效提高 | 第73-75页 |
(四) 社会保障权责边界厘清 | 第75-78页 |
1. 内部法律关系细化 | 第75-77页 |
2. 外部法律关系矫正 | 第77-78页 |
(五)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归整 | 第78-81页 |
1. 转移支付目标明确 | 第78-79页 |
2. 转移支付机制修缮 | 第79-81页 |
余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