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思维导图及其在文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第17-29页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及其特性 | 第17-20页 |
一、思维导图及其类型 | 第17-19页 |
二、思维导图的特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一、脑神经科学理论 | 第20-21页 |
二、图示学习理论 | 第21页 |
三、建构主义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高中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27页 |
一、学生缺乏阅读文言散文的兴趣 | 第22-24页 |
二、学生对文言散文的阅读浅表化 | 第24-25页 |
三、教师授课时重“言”轻“文” | 第25-26页 |
四、课堂教学忽略文言散文的行文方法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思维导图对高中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 第27-29页 |
一、有利于增强学习文言散文的主动性 | 第27页 |
二、有利于减轻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难度 | 第27-28页 |
三、有利于理解文言散文的行文方法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文言散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学生乐于接受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更适合于文言散文的教学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学生喜欢教师建构模型,小组合作绘制的方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第34-54页 |
第一节 思维导图绘制前的导学准备 | 第34-47页 |
一、学生自主梳理字词,解决阅读障碍 | 第34-37页 |
二、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培养文言语感 | 第37页 |
三、师生共建思维导图模型,掌握阅读方法 | 第37-45页 |
四、教师明确阅读主题,小组分工合作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绘制时的三点要求 | 第47-51页 |
一、遵循绘图的顺序 | 第48页 |
二、提炼分支关键词 | 第48-49页 |
三、把握图形外在特征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绘制后的评价展示 | 第51-54页 |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小组、班级和教师 | 第51-52页 |
二、适时的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附录一 关于思维导图与文言散文学习的调查问卷 | 第58-61页 |
附录二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案例《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