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卤虫的生物学 | 第9-11页 |
1.2 中国卤虫 | 第11页 |
1.3 PGRP-SC2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 第11-1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15-31页 |
2.1 材料 | 第15页 |
2.1.1 卤虫的孵化及培养 | 第15页 |
2.2 主要药品及仪器 | 第15-19页 |
2.2.1 主要购买药品 | 第15-16页 |
2.2.2 主要配制试剂 | 第16-18页 |
2.2.2.1 基因克隆 | 第16页 |
2.2.2.2 原位杂交 | 第16-17页 |
2.2.2.3 原核表达 | 第17页 |
2.2.2.4 纯化重组蛋白相关药品 | 第17-18页 |
2.2.2.5 提取总蛋白相关药品 | 第18页 |
2.2.2.6 Western Blot实验试剂 | 第18页 |
2.2.3 质粒与菌株 | 第18-19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3 方法 | 第19-31页 |
2.3.1 卤虫总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3.2 准备克隆模板 | 第20-21页 |
2.3.2.1 准备普通模板 | 第20页 |
2.3.2.2 准备 3’RACE模板 | 第20页 |
2.3.2.3 准备 5’RACE模板 | 第20-21页 |
2.3.3 pgrp-sc2基因全长克隆 | 第21-23页 |
2.3.3.1 EST的获得 | 第21页 |
2.3.3.2 3’端序列的获得 | 第21-23页 |
2.3.3.3 5’端序列的获得 | 第23页 |
2.3.4 PCR产物的纯化与克隆 | 第23-24页 |
2.3.4.1 回收纯化 | 第23-24页 |
2.3.4.2 连接、转化与测序 | 第24页 |
2.3.5 质粒的提取 | 第24-25页 |
2.3.6 pgrp-sc2生物信息及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2.3.7 Real-Time PCR | 第25-26页 |
2.3.8 PGRP-SC2载体构建 | 第26-27页 |
2.3.9 PGRP-SC2重组蛋白表达 | 第27页 |
2.3.10 PGRP-SC2蛋白的纯化 | 第27-28页 |
2.3.11 准备兔抗卤虫PGRP-SC2多克隆抗体 | 第28页 |
2.3.12 Western-blot检测 | 第28-29页 |
2.3.13 原位杂交 | 第29-31页 |
2.3.13.1 制作石蜡切片 | 第29页 |
2.3.13.2 设计与合成探针 | 第29页 |
2.3.13.3 杂交与预处理 | 第29-30页 |
2.3.13.4 杂交后处理 | 第30页 |
2.3.13.5 抗体反应及显色 | 第30页 |
2.3.13.6 检测与观察 | 第30-31页 |
3.结果 | 第31-43页 |
3.1 pgrp-sc2基因的克隆和信息学分析 | 第31-34页 |
3.1.1 全长序列的特征 | 第31-32页 |
3.1.2 多重序列比对分析 | 第32-33页 |
3.1.3 系统进化分析 | 第33-34页 |
3.2 pgrp-sc2基因表达模式 | 第34-37页 |
3.2.1 各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 | 第34-35页 |
3.2.2 不同浓度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 | 第35-37页 |
3.3 PGRP-SC2重组蛋白的获得 | 第37-38页 |
3.3.1 PGRP-SC2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37页 |
3.3.2 鉴定PGRP-SC2重组蛋白的可溶性 | 第37-38页 |
3.3.3 PGRP-SC2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8页 |
3.4 PGRP-SC2蛋白表达模式 | 第38-42页 |
3.4.1 各发育时间的表达模式 | 第38-39页 |
3.4.2 不同浓度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 | 第39-42页 |
3.5 原位杂交 | 第42-43页 |
4.讨论 | 第43-45页 |
4.1 pgrp-sc2基因的结构特征 | 第43页 |
4.2 pgrp-sc2的转录及翻译水平 | 第43-44页 |
4.3 pgrp-sc2的表达部位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