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内燃机特征载荷作用下紧固面微动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7-34页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31页
        1.2.1 微动疲劳机理研究概况第18-21页
        1.2.2 微动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1-23页
        1.2.3 微动疲劳损伤的研究方法第23-24页
        1.2.4 微动疲劳的实验研究方法第24-26页
        1.2.5 接触力学的发展概况第26-28页
        1.2.6 螺栓连接疲劳问题发展概况第28-29页
        1.2.7 内燃机微动疲劳问题研究现状第29-31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1-34页
第2章 微动疲劳损伤模型第34-67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微动疲劳典型实验的原理及主要控制参数第34-35页
    2.3 接触力学在微动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第35-44页
        2.3.1 弹性接触的Hertz理论第36-39页
        2.3.2 非协调接触的初始滑动问题第39-42页
        2.3.3 考虑远端载荷时的初始滑动问题第42-44页
    2.4 微动疲劳损伤模型的建立第44-53页
        2.4.1 微动疲劳参数对微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第44-47页
        2.4.2 微动损伤相关系数的建立第47-50页
        2.4.3 多轴疲劳的临界面法第50-53页
    2.5 微动疲劳损伤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第53-65页
        2.5.1 微动疲劳实验简介第54-55页
        2.5.2 接触区应力场分布有限元分析第55-57页
        2.5.3 微动疲劳行为预测方法研究第57-60页
        2.5.4 微动疲劳模型预测结果及适用性分析第60-65页
    2.6 本章总结第65-67页
第3章 内燃机微动疲劳损伤的实验研究第67-84页
    3.1 引言第67页
    3.2 V型内燃机载荷模式分析第67-71页
        3.2.1 V型内燃机典型工况受力分析第67-70页
        3.2.2 V型内燃机主轴承载荷的典型模式分析第70-71页
    3.3 结构模型设计第71-72页
    3.4 实验系统设计第72-75页
    3.5 实验参数设计第75-81页
        3.5.1 实验载荷的确定第76页
        3.5.2 螺栓预紧力的测量与施加第76-81页
    3.6 实验结果第81-83页
    3.7 本章总结第83-84页
第4章 内燃机典型载荷下接触行为有限元分析第84-108页
    4.1 引言第84页
    4.2 有限元接触算法第84-91页
        4.2.1 接触系统的约束条件第84-85页
        4.2.2 接触问题的虚位移原理第85-86页
        4.2.3 接触问题的数值算法第86-88页
        4.2.4 有限元接触问题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第88-91页
    4.3 子模型法第91-96页
        4.3.1 局部子模型的建立第91-92页
        4.3.2 子模型接触分析流程第92-96页
    4.4 紧固面接触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96-106页
        4.4.1 机体隔板与主轴承盖紧固面接触分析结果第96-103页
        4.4.2 结构模型接触分析结果第103-106页
    4.5 本章总结第106-108页
第5章 内燃机典型载荷下紧固面微动疲劳机理及预防措施第108-117页
    5.1 引言第108页
    5.2 内燃机典型载荷下的紧固面微动疲劳行为和机理研究第108-111页
        5.2.1 内燃机机体微动疲劳行为分析第108-109页
        5.2.2 V型内燃机机体与主轴承盖紧固面微动疲劳机理第109-111页
    5.3 缓解内燃机微动疲劳的措施第111-114页
    5.4 本章总结第114-117页
结论第117-120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18页
    展望与设想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附录第129-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Lagrangian动力大涡模拟与致动线法的风力机尾流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理论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