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1.3.1 高职院校 | 第13页 |
| 1.3.2 学前教育专业 | 第13页 |
| 1.3.3 职业道德 | 第13-14页 |
| 1.3.4 职业道德教育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1.4.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 1.4.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 1.5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 1.5.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20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2.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 第21-22页 |
| 2.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第22页 |
| 2.3 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 第22-23页 |
| 2.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 第23-24页 |
| 2.5 张雪门的幼师实习思想 | 第24-26页 |
| 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9页 |
| 3.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 | 第26页 |
| 3.1.1 调查目的 | 第26页 |
| 3.1.2 调查对象 | 第26页 |
| 3.1.3 调查内容 | 第26页 |
| 3.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34页 |
| 3.2.1 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和喜爱度 | 第26-28页 |
| 3.2.2 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度分析 | 第28-30页 |
| 3.2.3 对学校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情况调查 | 第30-32页 |
| 3.2.4 对教师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 | 第32-33页 |
| 3.2.5 对家庭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 | 第33-34页 |
| 3.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 3.3.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复杂,职业认同感低 | 第34-35页 |
| 3.3.2 学前教育系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 第35页 |
| 3.3.3 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配备薄弱 | 第35-36页 |
| 3.3.4 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式传统单调 | 第36-37页 |
| 3.3.5 职业道德教育考核缺乏科学性 | 第37-39页 |
| 4 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9-49页 |
| 4.1 转变教育观念,创建良好校园氛围,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地位 | 第39-41页 |
| 4.1.1 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 第39页 |
| 4.1.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 第39-40页 |
| 4.1.3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40-41页 |
| 4.2 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 第41-46页 |
| 4.2.1 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 | 第41-42页 |
| 4.2.2 选取撰写适合职业道德教课程的教材 | 第42页 |
| 4.2.3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 第42-43页 |
| 4.2.4 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化 | 第43-45页 |
| 4.2.5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考核机制 | 第45-46页 |
|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 4.3.1 加强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 | 第46页 |
| 4.3.2 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 第46-47页 |
| 4.4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作用,助力职业道德教育 | 第47-49页 |
| 4.4.1 社会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 第47页 |
| 4.4.2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以身作则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