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基于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原位热解制备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前言第12页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2-15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第12-13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5页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第15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5-27页
        1.3.1 碳素类材料第15-18页
            1.3.1.1 石墨类碳材料第15-16页
            1.3.1.2 非石墨类碳材料第16-17页
            1.3.1.3 纳米类碳材料第17-18页
        1.3.2 合金类材料第18页
        1.3.3 3d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8-26页
            1.3.3.1 Fe_3O_4用作负极材料的研究第19-22页
            1.3.3.2 Co_3O_4用作负极材料的研究第22-26页
        1.3.4 其他类型负极材料第26-27页
    1.4 原位热解有机-无机(金属)骨架化合物制备负极材料第27-30页
        1.4.1 有机-无机骨架化合物的简述第27页
        1.4.2 原位热解制备负极材料第27-30页
    1.5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6页
    2.1 实验原材料和实验仪器第31-32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1.2 实验仪器第32页
    2.2 材料的表征分析第32-33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2-33页
        2.2.2 差热/热重分析(TG/DTA)第33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33页
        2.2.4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33页
        2.2.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Spectra)第33页
        2.2.6 比表面分析(BET)第33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6页
        2.3.1 电极制备第33-34页
        2.3.2 半电池组装第34页
        2.3.3 充放电测试第34-35页
        2.3.4 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测试第35-36页
第三章 花瓣状Co/C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6-55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制备第36-37页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7-54页
        3.3.1 材料的物相分析第37-40页
            3.3.1.1 前躯体第37-38页
            3.3.1.2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38-39页
            3.3.1.3 酸刻蚀处理产物第39-40页
        3.3.2 材料的热分析与合成机理讨论第40-42页
        3.3.3 材料的形貌结构分析第42-48页
            3.3.3.1 扫描电镜分析第42-45页
            3.3.3.2 透射电镜分析第45-48页
        3.3.4 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8-54页
            3.3.4.1 循环伏安特性第48-49页
            3.3.4.2 循环稳定性能第49-52页
            3.3.4.3 倍率性能第52-53页
            3.3.4.4 交流阻抗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花瓣状Co_3O_4/C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5-70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材料制备第55-56页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6-69页
        4.3.1 材料的物相分析第56-58页
        4.3.2 材料的形貌结构分析第58-62页
            4.3.2.1 扫描电镜分析第58-60页
            4.3.2.2 透射电镜分析第60-61页
            4.3.2.3 比表面分析第61-62页
        4.3.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2-69页
            4.3.3.1 循环伏安特性第62-63页
            4.3.3.2 循环稳定性能第63-67页
            4.3.3.3 倍率性能第67-68页
            4.3.3.4 交流阻抗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Fe_3O_4纳米片/多孔碳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0-90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材料制备第71页
    5.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71-89页
        5.3.1 材料的物相分析第71-74页
            5.3.1.1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71-73页
            5.3.1.2 煅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73-74页
        5.3.2 材料的热分析与合成机理讨论第74-75页
        5.3.3 材料的形貌结构分析第75-81页
            5.3.3.1 扫描电镜分析第75-78页
            5.3.3.2 拉曼分析第78-79页
            5.3.3.3 透射电镜分析第79-80页
            5.3.3.4 比表面分析第80-81页
        5.3.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1-89页
            5.3.4.1 循环伏安特性第81-83页
            5.3.4.2 循环稳定性能第83-87页
            5.3.4.3 倍率性能第87-88页
            5.3.4.4 交流阻抗第88-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新型骨架化合物前躯体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第90-100页
    6.1 引言第90-91页
    6.2 材料制备第91-92页
        6.2.1 制备FeSO_4·2H_2O第91页
        6.2.2 制备Cu_2(H_2O)[BP_2O_7(OH)]第91-92页
    6.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92-98页
        6.3.1 物相分析第92-93页
        6.3.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93-96页
        6.3.3 化合物结构描述第96-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个人简历第112页
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鱼皮胶原蛋白在鱼肉重组技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海洋水产品中缩醛磷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