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3-17页 |
1.3.3 分析:研究空间、“基层”的特殊性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妇联组织 | 第19-20页 |
2.1.2 社会治理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组织建设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2 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3.1 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现状 | 第26-28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28-34页 |
3.2.1 基层妇联组织效率低 | 第28-29页 |
3.2.2 基层妇联组织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低 | 第29-30页 |
3.2.3 基层妇联组织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低 | 第30-32页 |
3.2.4 基层妇联组织社会满意度低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2页 |
4.1 组织级别 | 第35-36页 |
4.2 组织服务能力 | 第36-39页 |
4.2.1 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4.2.2 组织服务能力的塑造 | 第37-39页 |
4.3 干部素质 | 第39-40页 |
4.4 活动经费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2-49页 |
5.1 提升基层妇联组织运作效率 | 第42-43页 |
5.1.1 不断完善社会化共建机制 | 第42页 |
5.1.2 不断健全规范化活动机制 | 第42页 |
5.1.3 不断完善科学化考评机制 | 第42-43页 |
5.2 完善基层妇联组织结构建设 | 第43-45页 |
5.2.1 不断拓展妇联组织网络,强化影响力 | 第43页 |
5.2.2 突出“联”的作用,使横向组织作用得以发挥 | 第43页 |
5.2.3 处理好与其他妇女组织的关系 | 第43-45页 |
5.3 提高基层妇联组织干部素质 | 第45-46页 |
5.3.1 注重职业生涯发展 | 第45页 |
5.3.2 培养主动创新能力 | 第45-46页 |
5.3.3 提高法律专业素质 | 第46页 |
5.4 强化基层妇联组织服务能力 | 第46-49页 |
5.4.1 坚持工作原则 | 第46-47页 |
5.4.2 创新服务机制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 | 第52-54页 |
附录2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