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升阻比航天器跳跃式再入轨迹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5-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2 再入返回制导的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1.2.1 再入返回技术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2.2 制导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3 再入过程约束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3-25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再入返回飞行器建模 | 第25-4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坐标系定义及相互关系 | 第25-32页 |
2.2.1 相关坐标系的定义 | 第25-26页 |
2.2.2 各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26-32页 |
2.3 飞行器再入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2.3.1 再入飞行器动力学方程 | 第32-33页 |
2.3.2 再入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2.4 再入飞行器轨迹规划问题描述 | 第35-37页 |
2.4.1 再入返回过程描述 | 第35-36页 |
2.4.2 控制量的选取 | 第36-37页 |
2.5 再入返回飞行器的约束及再入走廊 | 第37-39页 |
2.5.1 再入返回约束条件 | 第37-38页 |
2.5.2 再入走廊建立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再入返回混合制导律设计 | 第41-5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再入制导问题描述 | 第41-44页 |
3.2.1 最优控制问题 | 第41-42页 |
3.2.2 纵向再入制导问题描述 | 第42-44页 |
3.3 再入过程轨迹分析 | 第44-46页 |
3.3.1 再入过程任务要求 | 第44页 |
3.3.2 再入过程分段研究 | 第44-46页 |
3.4 混合制导控制算法 | 第46-49页 |
3.4.1 控制算法分析 | 第46-48页 |
3.4.2 控制算法逻辑 | 第48-49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49-56页 |
3.5.1 标称气动系数仿真 | 第49-52页 |
3.5.2 扰动气动系数分析 | 第52-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再入返回制导过载研究 | 第57-6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低升阻比航天器受力分析 | 第57-59页 |
4.2.1 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4.2.2 受力分析 | 第58-59页 |
4.3 再入过程中过载的分析 | 第59-60页 |
4.4 再入过程中过载的优化算法 | 第60-63页 |
4.4.1 倾侧角规划分析 | 第60-62页 |
4.4.2 过载优化算法 | 第62-63页 |
4.5 仿真评估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过载优化 | 第67-83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粒子群过载优化问题 | 第67-69页 |
5.2.1 算法设计思路 | 第67-68页 |
5.2.2 偏好函数的建立 | 第68-69页 |
5.3 基于PSO的过载优化算法流程 | 第69-71页 |
5.4 仿真环境及误差配置 | 第71-73页 |
5.5 算法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 | 第73-81页 |
5.5.1 过载优化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5.2 蒙特卡罗落点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5.5.3 其他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3-8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6.2 未来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5页 |